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专家视野

维铭:场外现货市场转型应走“内外结合”之路

2016-05-09 21:25:24 来源:东方财座

进入2016年,整改、下线、上新……“折腾似乎成了中国场外现货市场预设好的年度关键词。继年初一系列交易平台纷纷关停场外板块拉开序幕,央视“3·18”焦点访谈余波更是将数个在石油、白银、铜、铝价差合约领域名声如雷贯耳的平台震到了停盘的境地。草间偷生者也纷纷改换门庭,打起了撮合制文化证券化产品的旗号欢迎八方来客。 

 但在笔者看来,先不说文化证券化产品在交易机制设计上存在的诸多隐患以及无法在现行法律、法规体系找到成熟监管主体的现实,就是在经营上为交易场所自断利源的弊端也不是广大现货平台转型、升级的上智之选。

何出此言?很简单,从1993年公安部、国务院证券委(中国证监会前身)等五部委第一次发布通知取缔外汇价差合约电子交易算起,已有近二十三年,可这些早应销声匿迹的运营商如今竟成了正牌国资门户网站——新浪网财经频道的重要金主。在一个本币仍然不可与国际主要储备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里,外汇及其计价的投资品是怎样上线交易的,难道广大业者和投资者不清楚吗?其原因只能是社会蕴藏的巨大投资、投机需求在有本该属于博彩领域的外汇价差合约上找到了宣泄的出口,一如彩票为大众在试探命运的风景和验证相关事件判断力提供了绝佳的标的。

2010年后随着XX金属交易所试运营而普及的现货场外电子交易也是同样的原理和原因。实践证明,场外市场作为与场内市场同样古老的交易模式,数百年的运营已经充分体现出双方相辅相成的地位。从上述现象出发,一味追求平息争议而排斥场外市场的做法也许并不能真正照顾市场参与者的核心利益。 

要知道,在私营企业为主体的地方交易场所及其周边商圈中,利润便是生存的保障。如果强行关停利润高的场外部门,仅留下利润低的场内部门,无疑将降低现货商圈服务客户的能力,而服务能力低下的商家又怎能保证坚持金融纪律、严守“客户利益第一”的底线?

所以,从上述角度出发,现货行业转型、升级,比较稳妥的办法应该是合理场内、场外市场均衡发展、互相促进的思路。 

一方面,场内市场需要培育,特别是真正吸引能够进行套期保值、供销配对、融资融物业务的机构客户,前期投入必不可少,但是前景光明却是人尽皆知的:例如广东塑料交易所可以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都建立签约仓储基地,PVC储藏费比郑商所低了近一半,自然产业客户都愿意在该所交易;另一方面,中国商品市场重金融轻经济的现实背后,市场主体小、散、乱是重要原因,借用场外市场的金融零售功能筹集社会闲散资金促进场内市场建设也是必由之路。

场外现货交易场所转型的较优方式应是在持续服务好既有散客的同时,抓紧研发适宜的场内交易品种,而不是放任传统模式不断产生交易争议、遇到整改便“临急抱佛脚”、照抄市场热门品种,从一片“红海”到另一片“红海”打滚。相反,树立“谋万世者方可谋一时”之理念,永不放弃攀登价值链之努力,方可真正实现场外现货市场的基业常青。

 

 

 

(文章来源:东方财座)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