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专家视野

马忠普:关于去钢铁过剩产能若干问题

2016-08-31 17:33:46 来源:中钢网

    有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我国钢铁去产能仅完成全年目标的47%,上半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因有哪些,或者说有哪些因素影响了钢铁去产能的进度?

  中国市场经济的多年快速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投资增幅回落,经济增速放缓和制造业整体产能过剩历史阶段的到来,预示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加快去过剩产能的任务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产能过剩中,钢铁、煤炭、有色、矿石、水泥等行业过剩情况尤为严重。而这些行业2015年度经营的严重亏损,不仅影响ppi连续长期走低,行业经营艰难,而且也拖累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稳定。由于中国经济已经出现连续两年多的钢铁需求回落和去年钢铁行业整体亏损超过1000亿元。而有统计2015年底全国粗钢产能约12亿吨,实际产量8.04亿吨。化解过剩钢铁产能矛盾就显得十分突出。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发改委多次发文,计划用3-5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严令各省把淘汰过剩钢铁产能任务落实到各市和大钢铁企业中,并对任务执行结果同政府官员业绩挂钩。正是在这种行政压力下,毕竟取得了到7月底我国钢铁去产能完成全年目标的47%。虽然没有完成去过剩产能目标计划,但是如果统计结果可靠也是不小的成绩。

  发达国家钢铁需求走过高峰期后,去过剩产能一般靠环保执法、企业严重亏损的市场压力,政府支持亏损企业退市的财政支持,这是去过剩产能的三个主要动力。而中国又多了一个政府严令各省企业按计划目标去过剩产能的行政压力。  

  从执行情况看虽然我国环保执法有越来越严格的趋势,政府出台系列支持企业去产能和提供安置下岗职工的资金支持,但是地方的利益格局和安置失业人员的困难仍使去钢铁产能面临不小的压力。特别是今年春节过后钢材价格的震荡走高让钢铁行业整体走出了亏损。钢铁行业的盈利和一些已经停产钢企的恢复生产减少了行业去过剩产能的压力。

  据钢协统计:自2012年以来,国内市场钢材价格连续下跌超过4年。201512月,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最低跌至54.48点,今年春节以来,钢材价格显示了震荡回升势头。到6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升为67.83点,钢铁行业受益于钢材价格上涨,企业经营状况普遍好转,扭转了全行业亏损的局面。行业失去了严重亏损的市场压力,必然减轻了企业去落后过剩产能的压力。不过,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表示政府要继续推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工作。  

  2、针对我国钢铁去产能上半年仅完成全年目标的47%,有人指出:“统计时关停,风头一过又开始生产,那么此数据准确吗?”怎么看此争议?  

  在钢铁生产的环保执法期间确有检查时关停,检查一过生产恢复的媒体报道。从中国执法力度发展趋势看,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难以存在。至于47%的统计数据,虽然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给出权威的准确性说明,毕竟政府统计是实际关停的生产设备登记统计。不过重要的是:去年的价格深跌让钢厂深度亏损,钢材社会库存也一路走低,钢厂被迫减产。今年钢材市场在钢材低库存条件下演绎的价格震荡上行和钢铁行业出现盈利的市场实践过程,让钢厂意识到限产保价的重要性。而我们从市场视角看待钢铁产能是否严重过剩一个重要依据就是钢铁行业能否建立供、需大体平衡的钢厂产销平衡机制,不走过度市场价格竞争道路,不增加市场社会库存的资源压力。这也是市场发达经济体国家钢材价格走势比我国市场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今年钢铁企业这方面的进步恰恰是钢铁市场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3、有人指出“去了产能,也不代表能够真正降下产量”,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这句话?

  人们往往把去年钢材市场价格严重深跌归结于钢铁产能过剩。不过对去年市场价格深跌,仅仅认为产能过剩,钢厂难以控制产量是不够的。同样认为“去了产能”为钢产量减少创造条件,钢产量一定下降也是不全面的。因为影响钢铁产量变化的还有企业市场盈利导向格局调整和多重的市场机制因素。

  钢铁市场缺少现代供应链物流模式。钢贸商在价格上涨时往往依据经验,不断增加库存,为钢厂增产提供市场空间。钢厂也很难建立产量和终端需求相对稳定的供需关系和机制。而中国钢材市场基本是多环节买卖关系,而且每个物流环节的市场价格风险很大,遇到价格下跌,只能由每个钢贸商自己消化。缺少大供应链物流模式,钢厂和钢贸商难以共同应对市场风险。资源过剩压力难以直接、及时传递给钢厂。面对价格的持续下跌,贸易商只能从减少市场风险角度,继续降价促销去库存。这也是影响钢材市场价格在合理区间稳定的重要因素,直接导致中国钢材市场价格出现了深跌和钢贸商、钢厂的严重亏损。 

  问题是今年以来,钢铁行业和市场经营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钢铁市场价格走势的变化越来越清楚地显示了主导钢铁市场形势演变的主要因素运行规律性已经与前十年发生了深刻变化,都步入了至少较长时期的一个常态化市场经济新阶段。  

  实际上,国际金融经济危机陷入低谷震荡并影响世界经济难以走出疲软态势。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当前已经出现制造业全面进入产能过剩时期,而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问题突出,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步入转型发展的时期。这就带来经济增速和投资增速的放缓,也出现了钢铁需求高峰回落的大趋势。同时钢铁行业的去过剩产能,控制产量,建设现代钢铁供应链个大物流时代任务都是摆在钢铁市场面前的大趋势。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这个钢铁市场供需关系和经济背景的常态化新特点。要把去过剩产能和全面推动现代钢铁供应链大物流建设接合起来。 

  很显然,产能过剩并不等于产量过剩。产能和产量控制并不是一回事。重要的是市场压力要转化成钢厂控制与市场产销相平衡的动力和机制。

  6月我在谈钢市形势时说:6月钢坯拉涨12O元,会拉动钢材市场小幅走高,而5月钢产量己创日产230万吨的历史新高,这就决定了下半年钢材价格只能维挠钢厂成本线附近涨跌波动。这是价格走势的大趋势。不过这个过程中,钢贸商控制库存减少风险。使我国钢材市场社会库存始终保持较底水平,不到900万吨,这样、包括钢坯在内钢材一场一但出现短期供需关系改善都会拉涨价格。但是价格上涨会刺激产量增加,导致价格回落,这种波动都是短期的。因此钢贸商要控制好库存,又要把握好短期机遇和风险特点。把市场需求回落的减产压力始终留给钢厂,一方面防止社会库存增加为钢厂释放产能提供机会,引起价格震荡风险增加,钢产和钢贸商都损失惨重。另一方面可以推动钢厂淘汰过剩产能,逐步建立与市场终端需求相适应的产量控制机制。而这正是我国钢厂面临的生产经营发展难题。  

  实际上到今年7月,在国内钢材表观需求下降1.9%,出口6741万吨累计同比增加8.5%的市场形势下,我国7月份粗钢产量6681万吨,日均产量215.52万吨,这比前期230多万吨出现了明显的回落。特别是较低的钢材社会库存仍然显示缓缓回落的趋势。正是这种产量、库存变化趋势和钢厂铁矿、焦炭成本上升趋势作用下,才演绎了今年以来钢材市场价格震荡回升的走势。钢厂和钢贸商都从钢厂控制产量,市场保持合理较低的库存中,让限产保价收到了比预想要好的价格震荡回升中的经营收益。

  4.近期国家发改委披露“要组建一批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并且有传言首都钢铁集团与河北钢铁集团即将合并,首钢与河钢合并后将组成“北方钢铁集团”,与由武钢、宝钢合并组成的“南方钢铁集团”分庭抗礼。在您看来,未来是否有极大可能产生这样的格局,如果出现此格局,对于中国钢铁市场以及钢铁去产能都会产生哪些影响?  

  中国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喊了多年,效果并不明显。这几年一些国有大钢铁企业跨区域兼并了一批钢铁企业,视乎扩大了钢铁企业的经营规模。但是由于缺乏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前几年钢材市场价格连续下跌中,这些兼并的钢铁企业都亏损严重,甚至成了包袱。这就使得中国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更加步履艰难。不提高行业产业集中度,必然滋生企业过度市场竞争。为了加快去过剩产能,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产能平衡机制,必须提高中国钢铁企业的产业集中度。

  近期国家发改委披露“要组建一批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并且有传言首都钢铁集团与河北钢铁集团即将合并,组成“北方钢铁集团”,与由武钢、宝钢合并组成的“南方钢铁集团”。虽然目前并没有被证实,但是考虑到钢铁企业形成跨地区、跨国经营优势是一种迟早将发生的符合规律的事。毕竟与世界第一大钢铁集团安塞洛米塔尔在世界60多个国家,拥有32万职工,年产1.3亿吨粗钢相比,中国占世界粗钢产量的一半。年产近亿吨的两个大钢铁集团的出现是一种必然趋势。南北两大集团钢铁成立后,必然规划发展自己的产品市场经营优势,淘汰一批落后产品的产能。更重要的是南北两大钢铁集团成立后,会极大加快中国其它钢铁企业重组兼并的脚步。特别是中央正在制定政策,打破所有制界限,鼓励国企和民营钢铁企业之间通过资产整合实现不同所有制钢铁企业的合理布局和兼并从组步伐。这个过程也必然加快一批竞争力弱的中小钢铁企业直接退出市场。

  来源:中钢网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