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行业新闻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进入“第二季”

2013-09-17 来源:中国证券报

 

记者从业内获悉,2002年至2012年,借助大宗商品(3012.30,-70.660,-2.29%)的“黄金十年”以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经历了一次快速发展期。生意社与大宗商品研究中心出品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07年,国内有据可查的电子交易市场不足200家,到了2010年已经超过300家,2011年接近500家,2012年巅峰时甚至超过900家。以渤海商品交易所、寿光蔬菜交易所、广西糖网、天津贵金属交易所为代表的年交易量过万亿的知名交易市场就有十余家;以天津、宁波、无锡为代表的地域集群式交易市场和以有色、钢铁为代表的行业集群式交易市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交易品种大到煤炭、铁矿石,小到兔毛、金银花,近千种品种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用火热来形容过去五年电子交易市场的发展还不够贴切,应该是白热化。
也正是这种快速发展,孳生了盲目和紊乱。《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研究报告》显示,近些年关于交易市场的投诉指日剧增---虚假宣传、欺诈交易、恶意炒作、卷款潜逃等层出不穷;“蒜你狠”、“姜你军”等价格失控事件背后都有交易市场的身影;不少投资者以炒股票、炒期货的心态被市场或代理引导至炒商品,往往是在高回报的诱惑下却血本无归;更有肆无忌惮的电子盘与实体产业零挂钩,空手套白狼的推出“准期货”、“类期货”模式……由于部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不规范,不仅伤害了自身行业,还对期货行业、金融安全、实体经济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于2011年、2012年相继出台38号文、37号文,严令禁止各种投机形式的中远期交易,就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已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治理。2012年下半年,多数电子交易市场偃旗息鼓,一些拟建、筹建的项目也取消或暂停,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第一季”基本宣告结束。
进入2013年,38号文、37号文经过各级传达和落实,现在已基本明确了以省为单位出具交易市场的保留名单,这实际意味着今后交易市场的建设审批权已经下放到地方(2012年全国各类电子交易市场曾多达900余家,经整治后目前较为活跃的不足100家)。此外,商务部日前出台了《商品现货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已经成立了流通分会且就交易市场的监管已协同生意社等正在落实各项具体措施、在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中提出要积极创新流通方式、鼓励流通企业建立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交易……种种迹象表明,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已然告别了以中远期交易为主的“伪期货时代”,正在迎来以现货交易为主的新时代。
业内资深专家、大宗商品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心田认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第一季”既有成绩也有问题,总体是非常吸引眼球的;“第一季”的结束也意味着“第二季”的开始;如果说“第一季”的特点是快和猛的话,“第二季”的特点就是稳和准---稳就是构建好贴合产业、接轨经济的多层次衍生品交易体系,以现货交易模式做好金字塔的基层;准就是结合产业、地区的实际需要,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有特色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对于“第二季”,刘心田认为会更加精彩。据悉,“第二季”的开幕式---由生意社主办的第四届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论坛暨首届自贸区与大宗商品高峰论坛将于11月6日在上海召开,自贸区、互联网金融、现期货结合等都将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第二季”的正式开幕增加亮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