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4 来源:
2018年,中国工业取得了一份达到预期目标、却也存在诸多隐忧的成绩单。
国家统计局1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完成了年初定下的6%的目标。但去年工业增速呈现出逐季回落的态势,工业下行压力较大。
2018年12月,工业增速(5.7%)结束了数月来的加速下滑势头,相比上月回升了0.3个百分点。三大门类中,采矿业增速加快了1.3个百分点,成为当月工业反弹的主要原因。
分析认为,基建投资的回暖刺激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相关产品的需求,去产能的持续推进叠加采暖季环保政策的落地也改善了相关行业的效益,进而带动了工业上游的明显复苏。然而,在市场需求未明显改善的前提下,仅靠供给收缩并不能保证其持续高速增长。
基建回暖刺激工业回升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较1-11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去年工业增速整体呈现出逐季回落的态势,“去年四个季度的工业数据分别是6.8%、6.6%、6.0%、5.7%,三季度开始出现了加速回落,尽管新公布的去年12月数据略有回稳,但整体来看,工业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近期指出,去年下半年以来,特别是三季度以后,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主动调结构、防风险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工业增速连续几个月出现放缓趋势,企业界的焦虑感有所上升。他强调,工业经济整体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工业增速下滑部分是外部因素的冲击,也有一些是结构调整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是中国的主动作为。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出现回升。
在牛犁看来,去年12月工业回稳主要与基建投资的企稳回暖有关,他指出,当月基建投资资金陆续到位,拉动了建筑业相关领域的快速增长,基建投资的回暖带动了钢铁、水泥相关产品的需求,进而带动了部分工业生产的回暖。
产品产量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去年12月钢材、水泥、平板玻璃、原铝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1%、4.3%、10.2%、11.3%;而这四类产品全年的增速只有8.5%、3.0%、2.1%、7.4%。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所工程师张亚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三大门类看,2018年12月份工业回稳的主力在于采矿业。
当月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增速较上月加快了1.3个百分点。
张亚丽指出,去产能的持续推进叠加采暖季环保政策的落地进一步出清了部分落后产能,关停了一批高污染企业,上游行业效益明显改善,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这激发了先进的合规产能的释放。
在1月21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指出,2018年,中国提前超额完成全年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以上、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的目标任务。2018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5%,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8.0%和70.6%,分别比上年提高2.2和2.4个百分点。
张亚丽表示,去年四季度中国产能利用率出现了小幅下滑,这意味着去产能工作仍将继续推进。“从国际上看,76.0%的产能利用率并不算高,而且近期出现了下滑,说明产能过剩的问题仍未解决。未来中国将聚焦‘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继续推进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去产能工作。”
工业增长压力仍大
2018年新兴产业和新兴工业产品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8.9%和8.1%,增速分别比规上工业快5.5、2.7和1.9个百分点。铁路客车、微波终端机、新能源汽车、生物基化学纤维、智能电视、锂离子电池和集成电路分别增长183.0%、104.5%、40.1%、23.5%、18.7%、12.9%和9.7%。
不过,一些重要工业产品出现了负增长。2018年12月汽车制造业整体下降了3.2%;汽车产量为252.6万辆,下降14.9%。2018年全年,中国汽车产量为2796.8万辆,同比下降3.8%。其中轿车1160万辆,下降1.8%;SUV产量为927.4万辆,同比下降6.7%。
牛犁指出,从实物量上看,去年9-12月汽车产销量均出现两位数以上的下跌。“这一方面和2018年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全面退出有关;同时,2017年底的时候,因为优惠政策即将结束,大家存在抢购的态势,因而抬高了基数,因此2018年后几个月的增速表现很差。”
此外,他认为,宏观经济的减速、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收入与杠杆等方面的压力,居民的消费预期出现了下降,一些地方受到限购、环保政策的影响,也带来了汽车数据的下滑。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张进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汽车低迷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欧美日本等市场都出现了销量下降。他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的负增长并非一种趋势性下降,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的汽车市场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当前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只有160多辆,尚未达到180-200辆这一全球平均水平,实际上,美国已达到900辆,德国、英国、日本等国也都在500-700辆之间。所以中国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中国在近年超过全球平均水平是可预期的,我们预计能达到300辆,中国目前汽车保有量约1.97亿辆,这意味着中国汽车保有量还要翻一倍,达到4亿辆。”
伴随着外贸进入“负增长”区间,2018年12月的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增速也放缓至4.1%,而在2018年11月,这一数据还是7.6%,此前更是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
牛犁表示,去年全年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为8.5%,其中有“抢出口”效应的影响,随着这部分因素的消失,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的持续,以及外部需求渐现疲态,预计今年的工业出口将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
展望2019年,张亚丽与牛犁都认为,今年工业经济可能呈现稳中趋缓的态势,下行压力较大。
在原材料方面,他们指出,尽管去年底采矿业出现明显提升,但采矿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并不高,而且在市场需求未明显改善的前提下,仅靠收缩供给并不能保证其持续的高速增长。
左右工业长期增长的仍然是制造业的基本面,这方面并不乐观。张亚丽表示,一方面,尽管装备设备等行业仍保持平稳增长,但汽车等个别领域出现了负面的苗头,这可能会带来与其配套的机械等领域的增速回落。
比如,2018年12月的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只有4万台,同比下降17.4%;此前保持翻倍式增长的工业机器人在2018年12月也出现了12.1%的负增长。张亚丽表示,在这些领域,汽车都是最大的应用行业,后者的负增长必然会拖累这些配套行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她指出,尽管目前轻工纺织等消费品工业仍保持着平稳的增长,但国内消费乏力,加上中美贸易冲突等国外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今年不排除会出现稳中趋缓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