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专题报道

[《焦点访谈》3·18]从北油所事件看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发展的价值

2016-03-28 14:50:47 来源:

           很多朋友问我对近期媒体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问题报道的看法,我说这是一个“舆论引导真相”的互联网时代,e租宝当初在央视的广告多凶,可真相又是什么?本文试图揭开真相并客观的从石油衍生品对石化产业及整个社会的价值来梳理几个价值点。

首先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做市商(market maker)?

国际金融市场通用的定义是做市商是金融市场上的一些独立的交易商,做市商跟市场中的卖家和买家同时做对手盘,赚取价差。买卖双方不需等待交易对手出现,只要有做市商出面承担交易对手方即可达成交易。简单说,做市商是市场内单子的搬运工,赚辛苦钱。其意义在于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提高市场的健康与效率,减少交易者的交易成本和滑点率。

从定义可以看出做市商机制比我们国内的撮合制先进很多,因为我国的股票和期货市场所有买方卖方都需要通过电子交易系统去挂单,如果没有对手方愿意和你成交,你的单子就会一直等下去。

我们大家熟悉的WTI,就有近200家做市商活跃,为市场提供了充足流动性,如果欧美发达国家的交易所离开这些做市商,他们不像中国有这么多的散户,所以我不敢想象他们会有什么成交量和话语权。

国际金融市场有很多做市商,他们的交易领域横跨股市、商品、外汇、期权和债市等固定收益市场,为全球诸多国家的几百家交易所,商品和暗池(dark pool)提供流动性。他们既有传统意义上的柜台买卖(OTC)形式,也有利用计算计程序为主的高频做市商。

媒体报道中提到会员与投资者对赌,其核心还是对交易模式理解的问题。从国内首家开展OTC交易的天津贵金属交易所,到当前国内交易量最大的齐鲁商品交易中心,以及江苏省结算公司旗下的十多家交易所等采用合约交易机制的交易所或交易中心都是有着严格完善交易制度的衍生品交易市场。交易所大多将具有国际公信力的某商品第三方行情引进,进行汇率和商品转化率换算后提供投资者,投资者经过自己判断后可以执行其做多或者做空等各类投资决策,而会员则只能无条件接受客户的下单,成为其交易对手方,由此可看出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只是采用交易对手方的机制来提高流动性,且由于价格不可操控,会员单位被动接受订单。业内专业人士也普遍认为,目前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的交易模式与做市商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此外,国内这种OTC市场的交易模式也并不仅仅是在现货交易所内采用,像工行账户原油、建行纸原油、交通银行(601328,股吧)记账式原油也都是引入国际石油期货价格,所不同的是,银行作为投资者的交易对手方而已。

第二个问题,石油衍生品对石化产业的价值在哪里?

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回答,想回答这个问题也很简单,有很多的角度。在此我不以专业的金融知识来论证,用几个问题和现象来阐述,国务院为啥要单独成立一个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来上市石油期货产品?为啥其他商品得不到这么高的待遇?不看欧美发达国家,为啥连我们周边的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些弹丸小国都有自己的石油期货,而我们国内确是空白?在山东光销售收入上百亿的民营炼化企业都几十家,为什么要纷纷在新加坡设立分公司参与石油期货、期权、纸货市场?

去年国际油价跌去35%,大宗商品价格集体大跌,但能源业还有一个亮点:去年有石油贸易公司的盈利创下了最高纪录。

瑞士石油贸易商贡沃尔(Gunvor Group Ltd)昨日公布,去年净利润由上年的2.67亿美元猛增至13亿美元;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为8.6亿美元,较2014增长14%;贸易与炼油业务以及资产出售合计毛利增长10%。尽管低油价影响了营业收入,贡沃尔的利润仍创下最高记录。

市场波动为贡沃尔和其他贸易商创造了有利可图的新交易机会。同在昨日,贡沃尔的竞争对手、全球最大独立原有贸易公司维多集团(Vitol Group)公布的去年营业收入同样下滑,但该司表示利润未受影响,“所有主要业务线均表现稳健”,石油与燃料交易量增长13%。

另一家大宗商品独立贸易公司托克(Trafigura)去年12月就公布了去年旗下石油业务总收入增长50%的佳绩,其去年净利润也由此增长近7%至11亿美元。壳牌和英国石油(BP)也因为贸易业务的表现缓冲了油价下跌对核心产油业务的冲击。

《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指出,石油贸易商利用不同时点和不同地区的价差牟利,虽然油价下跌影响了营业收入,但市场波动可以为贸易商创造获取高额利润的机会。比如去年现货油价跌破原油输送的成本价,大型贸易商就会囤积原油,在期货市场抛售。

反观国内的石油产业链,从中石油中石化关闭油田的新闻,到炼化企业停产检修,尤其是成品油贸易商在国家发改委设立40美元的地板价停止下调成品油零售价格以前多数停止运转。本来是中东国家送给这个世界尤其是中国的一次盛大优惠促销,我们从上游到下游似乎都没有得到什么实惠。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恰恰是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和风险管理市场。而完善、规范的石油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可以帮助实体产业解决这一难题,为石化企业化解高油价时的风险,以及获取低油价时代的高额利润。

第三个问题,石油衍生品对普通投资者的价值在哪里?

前段时间流行的一个段子是, Brent原油27.79美金/桶,农夫山泉2人民币/500ml, 折算一下,农夫山泉4000人民币/吨;原油1344人民币/吨。 顿时感觉水喝不起了 ……瞬间这茶泡不动了…拿起来手软,喝下去胃疼……

当然我刚查了一下近期Brent油价在39附近,那这算原油价格大约也就是不到2000元/吨,而我们看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今天93#汽油零售价5.54元/升,大约是7300元/吨,中间巨大的差价不用动脑筋也知道去了哪里?发改委不下调零售价格,亿万老百姓(603883,股吧)就只能乖乖买单。但石油衍生品市场出现后,消费者却可以通过该市场来锁定用油成本,笔者在一次公开的行业交流会上了解到,北油所升合约的交收比例高达10.5%,这也充分说明,石油衍生品交易是有广泛的市场需求的。

媒体报道中开场就说投资者亏损惊人,炒油平台是陷阱。据统计,去年股灾我国股民平均亏损达20万,媒体怎么不去说中国股市有陷阱?客观来讲我们知道任何一个金融衍生品市场都是有风险的,据国内各现货交易场所的公开资料显示,几乎所有的开展衍生品交易的平台都有对投资人的相关要求,是有严格的准入门槛的。我们不排除个别会员单位为了赚更多佣金,恶意引导客户加大资金、频繁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但是定性交易所是陷阱平台也是有违媒体的客观公正和我国的法制精神。

最后一个问题,我想谈的石油衍生品市场的监管问题。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衍生品市场对整个社会的正面价值毋庸置疑,但它的监管问题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令人头疼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就知道WTI也是在不断的争议中成长起来的一个合约。

衍生品市场从全球来看不是一个新兴行业和业态。因此探索对外开放路径,加快国际化进程,可以通过吸收境外会员以及建立专门通道,衍生品市场是长期发展形成的经济系统,具有全球普遍适用的运行规律,因此政府推动与国际接轨将是弥补国内要素市场缺陷,对于我国形成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其次,政府要树立按照市场规律监管要素市场的原则,不能因为个别会员违规就质疑整个行业的价值,而且当下已经形成了利用政府稳定压倒一切的态度来牟利的恶意维权组织。最后,政府应该逐步的探索立法,建立以法律为基础的长效监管机制。

深耕行业多年,我看到投资者由以前的普通股民、期民,到产业客户、专业的金融机构,他们的交易能力在不断的提高,投资者群体在不断的趋向合理,高频交易、跨市场甚至全球套利行为也出现在这个行业。会员体系也稳步发展,诸多行业协会成立,违规违法的会员逐步被市场摒弃,政府从清理整顿到引导发展。整个行业在发展,行业生态系统在不断的迅速进化,我相信,我国的商品要素市场必将有所作为,发挥更多更大的社会价值。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