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9 19:05:40 来源:和讯网
自上期所刚刚宣布要自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来,大家对这一话题的关心程度还在持续升温。其实上期所五年前就有了这样的打算,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未得到实现而已。据悉,大连和郑州也未落伍,他们也纷纷开始这方面的试水。比如:郑州已经完成场外衍生品交易系统,只等时机成熟便可鸣锣开张。
为什么期交所纷纷涉足现货领域?也许与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遭遇到发展困境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建立风险管理子公司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期货交易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与现货接轨。但是现在看来这一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
从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的职能(仓单交易、合作套保、定价服务和基差交易)可以看出,管理层当时是想用风险管理子公司来取代中远期市场。这从风险管理子公司的成立时间上便可以得到印证。风险管理子公司刚好是2012年成立的,这是一个非常巧合的时间,2012年国家对中远期平台的整顿才刚刚开始。
众所周知,中远期平台的主要职能就是成为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之间的桥梁。在38号文的重压下,这个桥梁的作用几乎无法发挥。如果风险管理子公司职能真的取代了中远期市场职能,也许现在的中远期市场只能关门歇业了。
仓单交易、合作套保、定价服务和基差交易是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四大职能。也就是,这四大只能发挥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桥梁作用发挥的好坏。以下一起分析分析这些职能的发挥情况。
1、仓单交易。根据笔者掌握的情况,这项业务开展并不好。仓单交易面临的困难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子公司没有交易平台功能,使其很难真正实现交易;二是,如果与传统现货在同一时点定价,仓单交易没有任何优势。已经具备的渠道影响力和灵活的手段是传统现货的优势。与之相比,子公司手里并没有多少可打的牌。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仓单交易的买家反倒成为子公司自己,他们更多地是将其作为套利的筹码来加以运用的。
2、合作套保。也开展不好。众所周知,套期保值是建立在远期订单基础之上的,问题是,中国的实体企业他们根本就鲜有远期订单,所以这项业务基本未开展。即便有做的,但那也仅仅是对冲交易而已。 3、定价服务。由于无法保证场内对冲,加之今年行情跌宕起伏,很多子公司已暂停这项业务。 4、基差交易。场内现货月交易未解决,基差交易也难以开展的好,尤其是期货市场的现货月交易。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进展比我们想象的要差。 不可否认的是,还是有部分风险管理子公司运作良好,比如:永安等。但是他们的好与现货功能发挥没有多大关系。因为这些子公司的收益主要来自对市场敏锐地判断,游刃有余地进行着各种套利罢了,真与现货没有多大关系。 套期保值是实体经济参与期货交易的最大需求,在没有远期交易基础条件的中国根本产生不了这样的需求,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理想的认为,场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交给场外,中远期平台干的事可以交给风险管理子公司。 无情的事实已经证明,没有场内交易的保证,风险管理子公司职能照样不能发挥。那与现货接轨的重任到底交给谁来承担呢?是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子公司还是中远期平台呢? 显然是后者,且是后者中的中间市场。因为,第一,期货市场没有这样的能力来做这件事,这也印证了一句话:经济越发展,社会化分工越细;第二,风险管理子公司它没有平台功能,显然它无法承担。唯有实行标准化交易,非标准化交割的中间市场才能承担的起这样的任务。其在白糖这只品种上已经得到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