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7 来源:
票据是民营、中小微企业支付结算和资金融通的重要渠道。
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的2018年票据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全年商业汇票签发量为18.27万亿,贴现量为9.94万亿,其余将近一半的票据中,除一部分用于支付外,有相当部分无法贴现。
业内人士解释,无法贴现的主要原因是贴现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金融资源分布不均。尤其是中小企业持有的票据贴现难度更大。
今年5月27日,上海票交所上线“贴现通”业务。作为继票据收益率曲线、票据供应链产品“票付通”之后的又一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贴现通”在缓解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被寄予厚望。上线四个月以来,“贴现通”运行成效几何?
票据贴现痛点何解
浙商银行金融同业总部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三分之二以上开立的票据为中小企业持有,该类票据的特点是“小面额、低信用等级、短期限”。市场上大多数银行办理该类票据的贴现意愿较低,流程也较复杂。
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小微企业具有“短、小、频、急”的融资特点,票据融资操作简便、灵活便利优势恰好契合小微企业需求,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企业持有的“三小一短”(小企业持有、小银行承兑、小金额、短余期)因各种原因未贴现票据数额巨大,沉淀票据资产急需有效盘活。
有票据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票据一级市场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点对点贴现机构报价不透明、市场割裂不统一、授信难以全覆盖、企业客户比价成本高,企业无法向所有银行进行贴现询价,贴现机构亦无法覆盖所有有贴现需求的企业。区域金融资源分布不均,例如中西部等金融机构较不发达地区票据贴现融资量较低。
建立全市场接入的电子化平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思路。票交所方面介绍,“贴现通”主要提供两项主要功能:一是搭建全国性的贴现服务平台,进行贴现业务的信息撮合;二是探索贴现申请资料、贴现合同、贴现凭证的电子化、信息化,通过将贴现业务流程标准化、线上化,降低贴现业务比价成本。
在运行中,“贴现通”的贴现信息真实可靠。由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提供询价电票的详细信息,票据经纪试点银行对贴现申请资料审核把关,保障询价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此外,平台覆盖全国范围内具备贴现业务资质的金融机构,贴现申请不必再受同业授信之困。
目前,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江苏银行等五家银行为票据业务试点行,为贴现申请人和贴现机构提供信息登记、询价发布、交易撮合等服务。
可指定企业类型
“贴现通”如何发挥功能?
受行业特点影响,一家龙头造纸企业持有大量小银行承兑及小金额票据,年票据结算量约3亿元。小票难贴现且价格贵、操作流程长。“贴现通”上线后,企业委托浙商银行经纪了12张小面额、小银行承兑的银票,这些银票在市场上久询未贴现,总金额300万元。通过全市场挂牌询价,一天就找到了合适的贴现行,贴现利率较委托利率还降低了10个BP。
全流程线上操作也更贴合民营、小微企业对融资时效的要求。7月,一家药企委托浙商银行进行贴现,从网银端授权签约、提交委托,到贴现资金到账,全程仅1小时。
试点银行浙商银行方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接受企业客户票据经纪委托金额逾20亿元,成功撮合成交金额逾13亿元。委托客户中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55%,撮合成功的业务中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60%。目前,还有逾400户经纪签约客户,其中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85%。全国性的线上贴现服务平台在缓解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将继续发力。
票交所方面表示,“贴现通”有助于盘活企业沉淀票据资产,缓解金融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的融资难题。通过提升贴现供求信息撮合效率,帮助持票企业发现有利贴现价格,降低融资成本,并能进一步规范票据经纪业务。此外,还能通过定位指定行业、规模、性质的持票企业,助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