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行业新闻

边界、跨界、无界——探求稳健创新的大宗商品贸易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7-03-15 15:50:03 来源:市商网

全球每年大宗商品的产出值大致在10-20万亿美元的规模,占到世界GDP的比例接近20%左右,大宗商品市场对上下游的产业链影响巨大,并且通过资本市场、利汇率市场、船运市场等充分传导,形成系统性的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价格流、信用流等循环;中国拥有接近14亿的人口,占据世界20%的人口比例,并且已经逐步进入后工业化的时代,各类大宗商品的消费几乎达到全球10-50%不等,世界制造工厂的地位及世界智造的方向确立,依旧会确立中国在大宗商品领域的核心圈身份,大宗商品货物的流转的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将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体现,大宗商品贸易服务的市场价值、社会价值、商业价值不言而喻;由于中国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贸易环境的特殊性,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形成了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相对独立又紧密相关的关系,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市场,这种特点的差异化存在给予了中国本土的大宗商品贸易机构超越国际巨头的更多可能性。坚持从大宗商品贸易的风险管理角度出发,顺应市场化的发展,坚持持续的业务创新、管理创新、稳健规模,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一、中国大宗商品的市场化发展之路径

中国不断的改革开放的路径,是一条不断完善的市场化发展之路,这一过程体现在大宗商品行业,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当然更多非市场化现象的存在,也给予了我们贸易更多的风险管理选择权,当然同时也会存在潜在的巨大风险。

从具体板块来看,工业品的市场程度要整体高于农业品,在细分领域,有色金属的市场化程度要高于黑色产品,化工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要高于油类产品,林业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要高于粮食产品,白银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要高于黄金产品,等等;这样一个梯度的产生,给予多样性的大宗商品贸易公司形成了可持续的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可能,即可以在不同品种相互联动的可能性和依次实践发展的路径。

国际化,是大宗商品市场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中国是大宗商品的重要生产国,更是重要的消费国,从中国进口统计量值表可以看出,大宗商品的进口占据了绝对的份额,大宗商品的全球定价的属性,让大宗商品的贸易必须基于国际化的视野和国际化的运作,中国资本项目下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贸易项目下可自由兑换的阶段性政策环境,给以大宗商品的贸易注入了更多的差异化内涵,而增值税、关税的门槛,使得中国大宗商品定价体系相对关联和独立,中国的价格会围绕国际市场价格在一定波动区间波动,这给予我们的商业模式提供了巨大的定价收益机会。

金融化,是大宗商品贸易的一条不可逆之路。大宗商品贸易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最优资金成本解决方案、最佳价格风险控制方案、信用链的量化评估和增信方案,都是金融化的体现;同时,大宗商品的资产属性和金融工具属性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大宗商品资产证券化开发了大宗价格的远期市场及更多衍生市场,这个市场的产生相当于出租车行业的滴滴与快滴,通过信用体系与信息化的方式,将买卖在当前时刻对未来做出了预安排,是贸易市场变化的重要体征;远期市场定价及价格流动性服务提供给予新了商业机会模型,围绕大宗商品的远期定价,植入了更多利汇率、船运等风险及隐含的工具,这些工具的专业应用,将大宗商品贸易的业务概念带来了新的变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领域的猪在飞而毛长在了羊上的现象。

信息化,已经成为无孔不入的大势所趋。工厂是制造业基本的生产要素,而大宗商品的贸易给实体经济带来了血液循环,而信息尤其是价格信息则是大宗商品行业的神经系统,立体化、专业化、实时化、系统化的价格信息形成了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命脉;现货贸易除了带来商业合作基础之外,市场情报的一手探针同时构成了其重要的衍生价值链,信息数据的采集、加工、输出、研发、应用将是贸易信息化的重要体现,而更多的电子商务的拓展、银行证券场外衍生品、交易所合约等等也是信息化深度发展的重要延伸。

资本化,打造了更多的大宗商品的巨头,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经济景气的周期循环。贸易的目标是正流入的现金流,而贸易资本的整合则是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期体现,资本化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可以增信、可以多样性扩展同时保持专业化的分工、可以实现多方有效资源利益的平衡,资本化也可以加速品牌营销和国际化的推进;当然资本化背后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需要更加透明、合规、利益平衡、市场责任和社会的责任。

总之,从贸易基础出发,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充分发挥Trade(贸易)+Trade(交易)的组合优势,走两轮驱动道路,是商业模式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定位;类金融、大数据、重研发,走出一条贸易与金融充分融合的,差异化的产学研实践之路,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

二、大宗商品贸易与金融天然密不可分

贸易资本+产业资本+财富管理+公众股权,大宗商品贸易可以形成更多组织形态或者商业架构,在这基础上实施多样性的贸易+金融的商业模式与战略框架,核心可以定位为交易为载体的产业链的服务。

大宗商品是一种原料、也是一类资产、同时是一种金融工具。围绕原料属性,整合资金规模、资金成本、利汇率管理、价格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实现供应链的流转服务,是贸易与金融充分融合的重要体现;大宗商品是一类资产,如黄金实物、黄金ETF、大宗商品指数基金、银行纸石油产品、大宗商品巨头的股票、矿业资产、金银币,等均构成了大宗商品领域不同的资产类别,如何在这一领域体现服务价值是可以开发的新的金融相结合领域,当然围绕更多的行业资本运作,尤其是稀缺资源的整合,走PEVC等资本运作的发展模式也是可以实践的方向之一;大宗商品也是一种金融工具,大宗商品的跨期交易隐含了资金利率的参数、黄金的内外盘组合隐含了人民币汇率的要素,黄金融资租赁、信用证、承兑票据等更多的支付结算方式隐含了更多的金融互换的内容,当然大宗商品的进出口业务也可以实现某种资本项目下货币不可自由兑换的穿透,以实现更多的货币兑换、支付结算的功能。

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有着与金融更加密不分的功能,尤其是黄金。其具有价值尺度、财富贮藏、支付结算的功能体现依旧,并且仍然是央行最为重要的基础货币之一,黄金市场体系的建设有些领域要快于人民币市场体系建设,这为黄金产业链机构提供了更多经营多样性的选择优化机遇。黄金是一个存量资产,是大宗商品资产体现的重要代言人之一,全球地面存金量已经超过18万吨,以每吨2.6亿元人民币计价,货值接近50万亿,超过目前中国股票市场总市值,有着重要的运营价值。

通过大宗商品的贸易运营、风险管理、交易挖掘、银行证券渠道建设等,使得在这样模式下,获得了更多的金融整合资源,赋予了更多领先的、国际化、专业化的准金融实践的机会,这种实践对于各类产业包括金融产业的提升意义重大,譬如目前的某些大宗商品贸易公司在人民币汇率领域的风险管理经验和能力远远领先,可以给予新的全面超越可能。

三、识别贸易与交易风险的边界,并且有效控制住风险

投资与贸易有两种风格类别偏好,一类是攻击型偏好,以重收益覆盖风险,相对收益波动率比较大,另外一类是防守型偏好,首先看风险,然后看收益,相对收益波动率比较小,但绝对收益也比较低。理性的投资者对于风险都会有客观的认知,重要的是对于风险的识别和风险的控制,结果只是对应的输出。

识别贸易及交易风险的边界,采取对应的风险可控的策略,有助于系统性地控制风险。更多的黑天鹅事件的产生是对于风险边界的突破事件未作预见性评估,这需要更多精细化的论证和推敲。针对不同的产品,风险边界防范的概率也会有所不同,如铜这样一个充分市场化的产品,内外比价的边界就不容易突破,而白糖则不同,可能会更多受到政策干预的影响;同样,塑料产品的价格更多地体现了供求关系,而汽柴油的价格会有发改委的价格指导,甚至底部限价;对于产业链来说,乙烯工业是重要的炼油的下游工业,择机买乙烯抛原油的风险相对可控,但抛乙烯买原油的风险就缺乏边界;在开放的区域贸易产品领域,物流可以实现则是构成实盘与虚盘转换的重要选择权退出机制,而在贸易或加工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买下游抛上游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尤其是上游对下游依赖权重比较重的前提下。

分析供求平衡关系以及物流方向驱动,寻找贸易潮汐现象或者加工链流向,产业链可以区分短链与长链,直链与支链,线链与网格链,结合成本收益、价格波动率、远期时间价值、货物有限性、资金无限性,迁仓价值等等,形成区域或者产业链领域的价格体系,挖掘价格相对关系的风险边际域值,同时通过合同流管理去实施完成定价与市场服务,并实现流转收益,买卖的重点不仅仅是货物,更多的是未来的价格定位,或者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让收益获得空间想象,机遇的把握在于量化模型。

四、跨界与杂交,创新的最重要源泉之一

风险要有边界,行动要能跨界,贸易的本质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结与通路的实现。在国际与国内之间,在现货与期货之间,在产业链上游与下游之间,在近期与远期之间,在商品贸易与汇率风险组合之间,在有色与黑色之间,在化工与煤炭之间,不断地跨界实践与突破创新,是基于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重要延伸。

跨界需要建立的是什么?是那一艘船,是那一座桥,是那些信息流的穿透,是成本与收益的精细化测算,是布点、到布线、到布网的过程。市场化是循序渐进的,不仅对于市场本身,还是对于布局本身。我们通过铜建立了国际国内资金、信息、交易通道、人员布局、上下游关系的前提条件,就可以尝试布局锌或者铝的择机交易模型,而后延伸到现货市场的差异化,当有色金属打通之后,商业化的通路可以布局到贵金属,贵金属的价格风险管理的能力优化之后,可以进一步优化产业链的服务能力和融资结构,并且进一步植入的了差异化的利汇率的风险管理方式,倒过来又促进了有色金属的或有风险管理的能力;这些风险管理的技术是可以被进一步复制的,因为有色金属领域已经出现了更多贸易策略的同质化(成熟与充分竞争的结果),利润率会下降,波动率也会减少,但对于譬如说聚酯行业,国外的PX与国内的PTA,就好比国外粗铜与国内电铜之间的关系,这种模型的建立与商业通路的实现是有门槛的,专业性也未被充分挖掘,汇率风险的管理变成了行业暂时不可逾越的风险障碍,铜的进出口贸易模型或者说价格风险管理的模型就存在被充分施展的可能性;故事可以继续演绎下去,搞通了PTA的价格管理,对于PX的进一步的前端如甲苯也是重要的,我们发现从原油~石脑油~混合芳烃~甲苯~PX(精对二甲苯)~PTA(精对二甲苯二甲酸),这样一条链的价格运营存在的联动关系,当行业利润被压缩,甚至到过头时,买下游抛上游的机会就会更好的出现,国内PTA作为化工领域的流动性可以强化我们在国际市场PX的定价能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图谱,重要的跨界与杂交,形成了产业运营模式的梯度,这种管理方式的一致性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和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

通过煤化工制甲醇联结起了煤炭市场与化工市场的价格关系,沥青或者是小石油的代表,而甲醇或许是个小石脑油。我们尝试着看到在炼油市场,柴油的价格往往低于石脑油价格,当然沥青的价格也会低于原油,所以沥青的价格低于石脑油或者甲苯也是可以预期的;在橡塑行业领域,天然胶应该会贵于合成胶(如丁苯),而丁苯主要由苯乙烯(及丁二烯、丙烯晴聚合而成,并且有一定的加工费),我们努力去想象着建立天然胶与苯乙烯的价格模型,这种招数也同样适用于ABS的市场;在乙烯基领域,我们能够参透乙二醇、聚乙烯、聚氯乙烯之间的一些或有关系,同时聚乙烯与原油之间则形成了或有长产业链对冲价格管理的商业机会,数量规模则也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基于风险边界的创新跨界,是以审慎原则为前提的,风险管理中分散是重要的手段,而组合则形成了更多的贸易管理模型或者投资交易的模型,价格管理与贸易管理的有序剥离是产业创新的另外一个方向,如上海清算所的化工掉期合约等都是创新突破的方向。

五、大宗商品风险管理3.0,打造业务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会有行业周期,大宗商品风险管理领域也是如此。我们或许因为在这领域沉淀很久,我们有了更多风险事故的教训,但这些教训是可以用来总结的,总结的好就会变成了有益的经验,有时也是迫于市场竞争压力的原因或者模式的拥挤化,必须有人进行进一步的突破,因此我们也就有了更多的总结和升级归类。

大宗商品风险管理1.0版本,是基于最基础的套期保值模型,如期现组合、跨期组合、跨市组合,这已经为更多的市场群体所接受。但当做跨期组合时,我们没有考虑利率可能的变动,当然绝对价格的变化也被往往忽略;但我们做跨市组合时,我们没有考虑汇率的变化,甚至当理解清楚人民币汇率政策可控性、稳定性、渐进性的时候,风险也就转化成了或有的收益;当我们进行了FOB采购的时候,航运价格的变化往往被忽视,运输成本在随波逐流。当这些变化被重视的时候,风险管理的2.0版本也就出现了

大宗商品风险管理2.0版本是如何呢?是指除了商品价格锁定之外,同步锁定其他市场同步变量,包括汇率、利率、航运、保险等要素,更好地结合利汇率的交易使得大宗商品的风险管理不仅仅商品价格的管理,而更多的是金融要素的管理,或者是利汇率的管理。当然,这样一种模式已经有了很好的领先性,对于交易的实时性和工具的被授权,以及对于财务平台、资金运作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结构性交易被实施,包括汇率的跨市、跨期,利汇率的组合等等。

那么大宗商品风险管理3.0版本又是怎么样的呢?除了上述1.02.0的基础之外,我们对于策略、价格点位之外,对于买与卖的比例关系有了新的认知,尤其是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更多的基于生产工艺、物料关系、税收损益、辅料损益、工费估值、波动率模型等因素考量,结合绝对值波动与相对值的波动,论证确定交易数量关系,所以策略中买与卖是重要的,可能结合的配方则更加重要,而不同的配方关系,下注点、下注量、加注点与加注量、甚至下注方向的模型关系均会不同,得到的目的仅仅是两个,一是寻找更加有边界清晰的风险管理模型,二是寻找与众不同的交易波动率。

不同风险管理模型的存在,使得我们获得了系统性风险可控,波动性模型更加有效,有助于建立立体化的风格独特的价格管理系统,在定价能力与价格吞吐能力方面的适应性大大提升,以获得更好的综合性立体化交易能力的收益。

六、发扬工匠精神,风险管理重在精细化数学模型及精细化的管理

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模型需要有更好的精细化。首先,需要建立对应产品历史价格的数据库,同时需要对应的远期价格结构的变化,以及对应的汇率等模型参数,再次,进一步的波动率研究及内在机理研究是必须的;在上述基础上建立初步的交易数学模型数量关系,进行回归性压力测试分析,并对于迁仓结构进行结构性分析,回顾历史环境下极值背景产生的原因,分析交易数量模型下可能的机理变化,包括供需平衡表、迁仓结构、产品库存变化、开工率变化、进口依存度变化、汇率环境变化,产业上下游结构变化,进出口政策变化等等因素。

基础数据层面、市场机理层面、行业基本层面、市场信息面层面、强弱关系层面,确立风险边界可能性和交易数量关系配方,确定对应的盈亏承受度、风险回报比、交易规模等,进行市场监测与跟踪系统,择机落盘,后续统计清算监测,盈亏损益监测,税负波动监测,保证金平衡值监测,市场风险值监测,管理监控与复核,综合损益监测等等,需要运营管理实现准确、逐日、风险提示与修正、现金流平衡、财务显账预估与调整等等更多的要素考量。

七、交易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如何培养交易大师

交易策略的实现最终看结果,但是难点看过程。分散至更多的策略是必须,可以避免权益波动率的放大和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合理的回报率预期也是必须的,因为回报率与风险度是同步的,一定风险策略的组合(如低风险配置50%,中风险配置35%,高风险配置15%)可以调配出更多多样性而又稳健的投资组合模型出来。

强化贸易的团队基础和能力,两轮驱动的策略有助于竞争优势的综合实现,金融化的贸易团队更加需要复合型的交易人才,并且能够理解到市场的交易需求和隐含市场服务的价值。由于个性的原因,某种复合型的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交易模型可以通过杂交优势产生,业务人才也可以杂交培养,当然组合团队的模式也许更加可行。

交易大师需要有更好的整体感、洞察力、前瞻性、市场定力、客观判断性、变化修正能力、知道自己的弱点,磐石一样的坚定信念以及水一样的前行行为方式,是保持胜算的重要的原因,当然,我们更多地希望看到优势的积累,而不是投机取巧本身。交易策略是重要的、资金策略也显得更加重要、平台保障则是重中之重,不考虑自身要素,盲目出击的行为,往往会面临万劫不复的境地,需要全力避免。

交易大师需要创造性地发现市场机会,发散性的思维与收敛性的行为方式,需要结合磨练。当然不是每一个都会变成大师,成为交易型的工匠也是奇缺的,对于市场的专注、精细化、风险敏锐度、保守的心态、坚持于细节、劳作的重复继续,往往也能够大成。所以工匠的集合会造就一支伟大的团队,交易大师的价值更多地是引领方向,统筹整体,与时俱进,创新求变。

八、平台的价值与平台的维护

唱戏需要戏台,名角需要大戏台。交易管理的实质是合同管理,合同管理的基础是平台管理,创新业务会带来创新的收益,也会带来创新的风险,所以贸易公司或者说贸易基金的管理模式是与交易基金有着很大的不同,差异就是在于对于平台管理的要求更加高、而业务的模式也可以更加的复杂,追求一个更加广阔的大宗商品市场交易的舞台,需要有可持续的平台养护管理。

交易管理需要有风险管理手册,平台管理也需要平台管理手册,平台的价值在于品牌、在于信用价值、在于合同成本控制、在于规模化的可吸收力。布局更多的全球性贸易、真实的进出口贸易(包括加工贸易)、更多的终端服务贸易是可以循序渐进实现的,从贸易合同而言,交易卖家的选择显得更加重要,仓储物流的选择也是核心之一,更多地布局贸易端的上游有助于更加地规模化和信用的可控性,当然下游终端的服务将拥有更多的受众和市场覆盖面。

损益的平衡也是重要的桥梁修正技术。大宗商品全球交易所隐含的商业机会是不言而喻的,难点在于损益平衡,需要业务、资金、财务团队更好地在合规性前提下,共同努力合理解决对应的困难,是规模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九、思想的无界,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创新,包括创新的管理

这是一个足够大的行业,瓶颈的存在是因为你没有足够的努力去突破,这个行业已经有了足够多的积累,无论是风险案例还是失败的教训,当然更多的是成功的经验。就好比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在创新突破变化一样,大宗商品的贸易及风险管理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变化,而且正变得越来越广阔,越来越深化,越来越前瞻。

需要一个领先的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需要一个领先的平台,需要一个可以规模化的风险可控的业务体量,需要一支领先的相对保守却又与时俱进的贸易、交易、管理的团队,需要一个被市场信任的品牌和行为履历与绩效,更加需要一个无界的充满梦想的思想力。

步子要实,下手要稳,心气要平,眼光要远,左脑要协同与平衡,右脑要发散与想象,梦想的实现或许就在远方。

十、收益重点是风险的对价,从风险管理出发,挖掘收益无限的可能

重视风险不等于恐惧风险,一个类金融业务的重点就是一个风险管理的业务,积极更好地实施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的过程,努力实现对风险管理的全要素管理。

在大宗商品贸易及交易领域,我们或许能够找到更多赔一赚二的市场机遇,尤其是可控的风险边界能够识别,合同管理能力保障履约,市场差异和优势能够确立,我们的商业模式也就确定下来了,当然更多的延伸其实是值得探讨的,如将人民币汇率风险管理能力与资金利率成本优势组合,在进口贸易环境下,提供市场B-B的类似海淘等相关产品线的业务是靠谱的,另外针对更多的来料加工贸易、进料加工贸易需求,全面提供系统性的供应链服务也值得挖掘。

对于风险的波动性,杠杆技术可以解决模式本身的盈亏能力的调节,低风险业务需要更多的杠杆,高风险业务可以适度的配置组合以去杠杆,并且通过分散技术来有效规避系统性的风险。多样的产品线的打造,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

搬货、搬钱、搬人、搬信用、搬平台、搬价格、搬服务、搬信息、搬风险、搬思想。大宗商品的贸易不仅仅是一个点的竞争,是一个综合性的竞争,一个创新的无界、行动的跨界、风险的边界的竞争。

结语

中国正在面临经济结构的转型,重工化的巅峰或许已经过去,市场的惯性依然存在,增量正在衰减、总量仍在上升,大宗商品行业的调整早已经展开。这种情况下,新的贸易模式显得更加珍贵,创新往往在变局中会形成新的发展基因。

大宗商品资产证券化、汇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贸易信息化,大宗商品场内、场外衍生品普及推广化,能源等更多领域开放与市场化,大宗商品贸易行业正在面临新的重大机遇。从局部、细节、微观、试验出发,坚定走贸易与金融相结合的道路,更多扩围创新,逐步寻找有规模前景的领域,强化市场基础和深度拓展力,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大方向,建立能够顺应新型生产力发展要素的生产关系,以及保持生产力要素的领先性,产学研保障科学生产力,大宗商品行业供应链服务有着绵延不绝的生命动力。

做好自己,控制风险,打造专业,布局未来。路就在脚下!

作者:陈进华,北大方正物产集团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北大方正物产集团(上海)有限公司系上海场外大宗商品衍生品协会理事单位。

 

来源:市商网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