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中物财经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产业转移潮?越南、印度实地探访

2020-05-26 来源:

   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全球产业转移史。由于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来看,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引着全球资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进行产业转移。反过来看,也正是由于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才推动了世界经济整体前行。

 

  “二战”以来,已经发生过三次比较清晰的全球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德国转移,日本和德国经济开始起飞;第二次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和日本的传统低端制造业向亚洲转移,亚洲四小龙迎来腾飞的机遇;第三次是90年代,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低端产业向中国转移,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

 

  随着中国经济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比较优势开始发生变化,全球迎来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过去的产业转移潮,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实都是产业转移的受益者,发达国家集中精力发展利润更丰厚的高端产业,发展中国家则通过低端产业摆脱贫困,但是第四次产业转移潮带来的影响,和前三次都截然不同。

 

  这一次全球产业转移的复杂性前所未有。中国原先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开始有所下降,部分低端制造产能开始向外转移。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体量过于庞大,同时发展又很不均衡。在中西部,还有大量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这些地方依然具有承接低端产业的巨大能力,即使和东南亚等低成本地区相比,也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在中国产业向外转移的同时,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开始迎来内生性成长。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很多高端制造业已经悄然兴起,即使和发达国家相比,很多公司都已经毫不逊色,甚至还要更加领先。

 

  从过去几年来看,中国很多产能的确在向越南转移,耐克在越南开厂之类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但这并不意味着产业转移在一夜之间就已经全部完成,事实上,真正转移出去的只是一小部分。

 

  在越南最大高端出口家具制造商凯胜股份位于平阳省的1号厂区,工人正在板材车间内准备切割作业。(李亚楠 摄)

 

  对于外资而言,中国虽然出现劳动力成本上升,经济增速放缓等负面因素,但仍然还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首先,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每年超过6%的增速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很高,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很大,10几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对任何一家外资都是难以抵抗的诱惑;

 

  其次,中国劳动力成本虽然上升,但是劳动力素质很高,而且能够吃苦耐劳,远非越南等地的劳动力能比;加之中国基础设施完善,也能为外资在中国的生产提供很好的保障。

 

  江苏丹阳眼镜城是知名的眼镜集散地,人们甚至坐着高铁来买眼镜。( 蔡小川 摄)

 

  最近几年,虽然部分外资,甚至包括中国部分企业开始向越南等地转移产能。但目前东南亚国家能够承接的只是部分低端产能,想要全部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并不现实。

 

  以越南来看,和中国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劳动力成本,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太明显的比较优势。和中国相比,越南的劣势在于,越南的经济总量依然很小,外资能够施展的舞台有限。越南去年的GDP2400亿美元,还不如我国广西一个省,中国的GDP总量超过13万亿美元,是越南的50多倍。

 

  越南最近几年虽然经济增速较高,但是过于依赖外资,越南的FDIGDP的比重高达20%多,这就使得本国经济自主性较差,面临很大的外部风险,外资短期之内进入过多,会给越南带来通胀风险,2008年,越南的通胀指数曾经接近30%,很大程度上就是外资输入过多,超过了本国经济的承受能力。外资一旦撤离,又会给越南经济带来巨大动荡,当年越南股市和楼市就因此被腰斩。所以,越南经济虽然看起来保持了较高增长,其实稳定性和持续性都比较差。

 

  越南北江省安丰工业区的三星手机工厂门前,换班的工人正在排队等待通过电子门禁。(李亚楠 摄)

 

  从产业转移的角度来看,越南最大的短板在于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较低,目前只能承接一些相对低端的产业,比如服装鞋帽之类,越南还没有能力从事更高端的制造业,这一点从中越之间的贸易就可以看出来。谈及中国和越南之间的贸易,估计很多人的直观印象应该是,越南肯定从中国赚取了不少贸易顺差。但事实并非如此,越南和中国之间一直是贸易逆差关系,主要原因在于,越南每年从中国大量进口机械设备,去年越南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是16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进口中国的机械设备为800多亿元。越南对中国机械设备的依赖,真实体现了越南现在的整体制造业水平。

 

  不过,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随着中国的低成本优势逐渐减弱,产业转移的浪潮还是难以阻挡。除了越南之外,还有更多的东南亚国家,甚至非洲等地,都对承接中国的产业转移做好了准备。如果中国的低端产业向外转移,而高端制造业又不能及时崛起,中国将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最近,美国集中火力围剿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公司,短期难免会给中国制造业带来较大压力,但从乐观的角度来看,来自外部的极限施压,可能反而会逼迫中国制造业提前完成转型升级,让中国更从容应对第四轮产业转移潮。最终结局如何,就看中国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化危为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