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专项整治正在成为中国接下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头等大事。
在8月29日银保监会召开的银行保险监管电视电话会上,近期工作重点的第一条就是继续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各项工作。而具体来看,防控处置互联网金融风险,排在了遏制房地产泡沫、处置不良贷款、防范化解地方隐形债务风险等之前。可见,在银保监会层面,防控处置互联网金融风险已是银保监会的头等大事。
不仅如此,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8月24日召开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专题会议上,网贷行业风险的专项整治工作正是会议的一个核心议题。
互联网金融风险特别是P2P网贷行业风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超出预期。2016年4月开启的P2P网贷清理整顿,一再延迟了完成时间。此前,央行已将P2P网贷清理整顿完成时间往后又延长了一年,即从今年6月延长至2019年6月。
据央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018年5月末,各地尚在运营的从业机构2902家,专项整治以来共有5074家从业机构退出;不合规业务规模压降4265亿元。然而,从6月份开始,各地又出现了一波P2P网贷行业的“爆雷”潮。
网贷行业风险事件具有全国性的特点也推动了网贷合规标准的全国统一。网贷行业要纳入规范管理,前提就是要完成合规检查,在合规检查中整改,让该清退的平台退出。因此,合规检查成为了今年网贷行业风险整治的工作主题。
8月17日,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网贷整治办”)下发了《关于开展P2P网络借贷机构合规检查工作的通知》和涉及108条内容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合规检查问题清单》(下称“《问题清单》”),对网贷机构合规检查工作提出了统一要求。合规检查计划在2018年12月底前完成。
8月22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向P2P网络借贷会员机构印发《关于开展P2P网络借贷机构自律检查工作的通知》,启动了P2P网络借贷会员机构自律检查工作。中国互金协会要求,报送时间不迟于2018年10月31日。
此后,各地监管机构迅速行动。8月25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启动在京注册P2P网络借贷机构自查工作,要求上报包括发现的问题及整改进度、存量业务规模和风险化解情况、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或风险隐患等。8月28日,上海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网贷风险专项整治联合工作办公室召开会议,部署启动上海市P2P网贷机构合规检查相关工作。京沪之外,全国其他地方的合规检查工作也正在渐次展开。
机构自查与自律检查、行政核查压茬推进
根据网贷整治办要求,此次合规检查包括机构自查、自律检查、行政核查和检查汇总三大类。根据安排,本次合规检查应于2018年12月底前完成,机构自查、自律检查、行政核查的具体进度可由各地因地制宜,稳妥安排。在检查方式上,机构自查与自律检查、行政核查压茬推进、有序展开,交叉核验。
机构自查,是指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网贷整治办组织注册在辖内的网贷机构开展自查,自评结果及检查详情包括但不限于:发现的问题及整改进度、存量业务规模和风险化解情况、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或风险隐患等。
自律检查则由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网贷整治办督促并指定一家地方性互联网金融协会或相关机构对辖内机构开展自律检查。其中,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对网贷会员实施全覆盖自律检查。拥有双重会员身份的机构,地方互联网金融协会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应分别独立出具自律检查报告。
行政核查和检查汇总,则是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网贷整治办在机构自查和自律检查的基础上,择机就报告内容及数据的真实性等进行行政核查。如发现存在内容不真实、故意瞒报、漏报、弄虚作假等情况,要严肃通报,追责问责,并对网贷机构实行“一票否决制”。
8月29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京举办了P2P网络借贷会员机构自查自纠专题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100余家P2P网络借贷会员机构的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人员等240余人参加培训。与此同时,中国互金协会向会员机构发布了《P2P网络借贷会员机构自查自纠问题清单》(下称“《自查清单》”)。
在整个合规检查中,由行业协会开展的自律检查的分量较重。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互金协会的地位相对于各地互金协会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它的会员单位来自全国各地,另一方面,中国互金协会带有相对较深的官方背景。
在此次自律检查中,网贷整治办一方面要求,中国互金协会要对网贷会员实施全覆盖自律检查;另一方面要求,对于拥有双重会员身份的网贷机构,地方互金协会和中国互金协会要分别独立出具自律检查报告。根据中国互金协会网站披露的会员信息,目前其会员机构将近500家左右,剔除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持牌金融机构,网贷会员机构大概有300多家。
“把自律检查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为后续合规检查、纳入规范管理打下坚实基础。”中国互金协会会长李东荣在8月29日的自查自纠培训班上如此说道。
详解合规检查问题清单
自此,目前涉及网贷行业检查的全国性问题清单有两份,即上述提到的网贷整治办《问题清单》和中国互金协会的《自查清单》。由于自律检查本身就是包含在合规检查之中的,因此《问题清单》的效力要高于《自查清单》。实际上,剔除一些协会自律标准和规则之外(即《自查清单》的第一部分),两份清单内容基本一致。
《问题清单》包括违反禁止性规定,违反法定义务及风险管理要求,未履行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保护义务,违反信息披露相关要求,违反重点领域相关监管要求,其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的情形等6个方面、36个问题、共108条。
《自查清单》分两部分共119条,第一部分为“协会自律标准及规则”共35条,具体包括系统接入和数据报送、自律公约及管理办法、信息披露、资金存管、其他自律要求。在系统接入和数据报送方面,中国互金协会要求P2P网贷机构需接入中国互金协会建设的互联网金融监测平台相关系统,并按要求报送统计监测、信息披露、产品登记、信用信息共享等数据。其中,互联网金融监测平台相关系统包括统计监测系统一期和二期、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登记披露服务平台。
第二部分为“一个办法三个指引”,包括禁止性规定、法定义务及风险管理要求、对出借人及借款人的保护义务、重点领域相关监管要求、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等五个方面、32个问题、共84条,内容与《问题清单》基本一致。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由于中国互金协会上线了登记披露服务平台,因此,《自查清单》将信息披露的自查内容放在了第一部分“协会自律标准及规则”里。
与《问题清单》只列出问题涉及的具体情况相比,《自查清单》除了问询网贷机构是否存在相关问题外,还给出了如何报送相关信息的规定。比如,在禁止性规定中,《问题清单》只列出“存在持有(或控制)5%以上的股份的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等关联方在网贷机构融资”属于违规行为,而《自查清单》则是问是否存在这种情况,并进一步指出,如有此情况且已按要求进行披露,填写“无”,并需提供有关联方融资行为的关联方清单及信息披露情况;如有此情况单未按要求进行披露,需提供由关联方融资行为的关联方清单,并按照不同关联方分别详细说明情况,包括累计交易金额、目前代偿本金金额、目前代偿利息金额、目前代偿项目设计出借人人数等。因此也可以说,《自查清单》是《问题清单》的落地版本。
由于《问题清单》是全国统一的合规检查文件,同时中国互金协会的《自查清单》与《问题清单》内容基本一致,澎湃新闻将《问题清单》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问题清单》包括违反禁止性规定、违反法定义务及风险管理要求、未履行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保护义务、违反信息披露相关要求、违反重点领域相关监管要求、其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的情形等6个方面、36个问题、共108条。
一 违反禁止性规定,共12个问题31条内容
1.为自身或变相为自身融资。具体情况包括以自身名义在网贷机构平台上融资。网贷机构或其关联方通过虚构借款主体或使用可以控制的账户在本网贷机构平台进行融资,虚构借款用途,最终将该部分借款资金交由网贷机构或其关联方使用;持有(控制)5%以上股份(表决权)的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以及与网贷机构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关联方在网贷机构上融资,网贷机构未按要求对上述融资行为进行信息披露,或融资行为违背市场公平交易原则。
2.直接或间接接受、归集出借人资金。具体情况包括在没有具体项目的情况下先行归集出借人资金;以机构账户接受、归集出借人资金情形,如借贷资金划转时需先通过机构自有账户归集后再进行进一步划转等情形;通过第三方(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员工及其近亲属等)银行账户接受、归集出借人的资金。
3.直接或变相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承诺保本保息。具体情况包括直接承诺保本保息,包括在官网、APP等对外宣传及相关合同协议中承诺由网贷机构自身保本保息、代偿逾期债权、回购债权等;变相承诺保本保息,包括在官网、APP等对外宣传及相关合同协议中表示设立风险准备金、备付金、客户质保款等各类客户风险保障机制。
4.自行或委托、授权第三方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进行宣传或推介融资项目。具体情况包括通过线下网点自行推介项目、获取资金,委托第三方在线下推介项目、获取资金;在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如线下门店、楼宇、地铁)开展资金端、资产端产品宣传等所有宣传行为,依托线下门店开展信息采集、核实、贷后跟踪、抵质押管理等风险管理以外的经营行为;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业务宣传或推介融资项目。
5.违规发放贷款,即网贷机构运营企业直接发放贷款或网贷机构通过其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员工及其近亲属等发放贷款。
6.将融资项目的期限进行拆分(期限错配)。具体情况包括借款人实际借款期限和出借人出借期限不匹配、不对应,包括长期借款被拆分成多个短期借款,或多个短期借款搭配成长期借款;向出借人提供各类定期产品或承诺出借资金可以随时提取、包括在合同协议中约定通过债权转让方式到期退出的定期产品(借款人实际借款期限和出借人出借期限相匹配;或者在产品名称中标明持满一定时间方可转让、同时已充分向出借人提示流动性风险并由出借人事先书面确认的除外)。
7.自行发售理财等金融产品募集资金,代销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基金、保险或信托产品等金融产品。具体情况包括自行发售理财等金融产品,或在官网等渠道以“理财”名义进行宣传,或网贷机构相关合同协议是购买理财而非借贷合同;网贷机构撮合交易无法穿透到实际借款人、借款项目,或者出借人仅能获取债权清单、未与借款人逐一签订电子合同;代销各类理财产品、保险产品、信托产品、基金产品、券商资管产品等;未经许可发行销售各类资产管理产品,未经许可为其它机构的金融产品开放链接端口、进行广告宣传。
8.开展类资产证券化或实现以打包资产、证券化资产、信托资产、基金份额等形式的债权转让行为。具体情况包括开展类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打包资产、证券化资产、信托资产、基金份额等形式的债权转让;资产端对接各类地方交易场所的产品,或将网贷机构撮合形成的债权打包后通过地方交易所进行转让;持有(控制)5%以上股份(表决权)的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以及与网贷机构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关联方在网贷机构上进行债权转让(即通过“超级放款人”出借资金后在网贷机构上进行债权转让);网贷机构承接转让债权。出借人债权转让完成后,网贷机构未履行对债务人的告知义务;网贷机构承接转让债权、债权转让完成后,未履行对债务人的告知义务、开展可以调整原始收益率的债权转让业务、开展以出借人所持债权作为质押的“净值标”借款业务。
9.除相关规定允许外,与其他机构投资、代理销售、经纪等业务进行任何形式的混合、捆绑、代理。具体情况包括商品和网贷机构撮合借贷产品捆绑销售;其他金融产品、服务与网贷机构撮合借贷产品捆绑销售。
10.虚构、夸大融资项目的真实性、收益前景,隐瞒融资项目的瑕疵及风险,以歧义性语言或其他欺骗性手段等进行虚假片面宣传或促销等,捏造、散布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损害他人商业信誉,误导出借人或借款人。主要包括对融资项目或网贷机构经营信息进行虚构(如虚构与第三方机构的业务合作等);对融资项目或网贷机构经营信息进行夸大宣传、隐瞒瑕疵及风险(如夸大累计交易金额、借贷余额、出借人数等业务数据,或将与第三方机构的一般业务往来夸大为全面业务合作等);对收益水平或获利前景等使用“最佳、安全、风险较低”等误导性用语,或通过与银行存款、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收益率进行对比等方式误导出借人;以歧义性语言或其他欺骗性手段等进行虚假片面宣传或促销等;通过损害他人商业信誉的方式误导公众或出借人;捏造、散布虚假或不完整信息。
11.向借款用途为投资股票、场外配资、期货合约、结构化产品及其他衍生品等高风险的融资提供信息中介服务。具体情况包括向借款用途为投资股票、场外配资、期货合约、结构化产品及其他衍生品等高风险的融资提供信息中介服务。
12.从事股权众筹等业务,即发售股权众筹产品或以“股权众筹”名义开展业务宣传、推介等。
二 在违反法定义务及风险管理要求,共10个问题21条内容1.未对融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其信用风险等情况进行审核、评价、分类。具体包括未制定对融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其信用风险等情况进行审核、评价、分类的制度、措施,或相关制度、措施不健全;未实际执行对融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其信用风险等情况进行审核、评价、分类的制度、措施。
2.未采取措施防范欺诈行为。具体包括未制定防范欺诈的制度、措施或未实际执行已经制定的防范欺诈制度、措施;发现欺诈行为或其他损害出借人利益的情形,未能依法及时公告并终止相关网络借贷活动。
3.未履行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规定。未制定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报告、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等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方面的制度、措施;未进行客户身份识别、未进行可疑交易报告、未对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等依法保存。
4.未落实客户实名注册要求。未要求或未严格执行出借人、借款人实名注册要求。
5.违反借贷金额应当小额分散的要求。网贷机构仍存在2016年8月24日后新增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借款余额超限额的情形。
6.违反信息安全保障相关管理要求。具体包括未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本机构进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或者未申请并通过公安机关网络安全部门的信息系统安全审核;未建立完善的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以及灾难恢复等网络安全设施和管理制度;未建立信息科技管理、科技风险管理和科技审计有关制度;未记录并留存借贷双方上网日志信息、信息交互内容等数据;未能每两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的信息安全评估,或未接受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安全检查和审计;未能在成立两年之内建立或使用与自身业务规模相匹配的应用级灾备系统设施。
7.未对单一融资项目设置募集期。未对融资项目明确投标截止日或募集期超过20个工作日。
8.未按要求加强与相关征信系统的业务合作。未按要求及时接入有关征信系统并依法提供、查询和使用有关金融信用信息。
9.电子签名、数字认证不符合规定。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及交易信息使用电子签名、电子认证时未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使用第三方数字认证系统时,未对第三方数字认证机构进行定期评估以保证有关认证安全可靠并具有独立性。
10.未妥善保存网络借贷业务活动数据和资料。未制定网络借贷业务活动数据和资料保存制度;未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技术记录并妥善保存网络借贷业务活动数据和资料、未做好电子数据的备份;网络借贷业务活动数据和资料保存期限违反法律法规及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的要求、借贷合同到期后保存时间少于5年即灭失、损毁或销毁。
三 未履行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保护义务,共5个问题13条内容1.未经出借人授权代出借人行使决策。具体包括未经出借人书面明确授权,代出借人选择出借项目、同意出借条件等(包括未经出借人书面明确授权开展“自动投标”等业务);未通过网贷机构APP、官方网站、相关合同协议、风险揭示书等出借人可获取的渠道向其提示网贷风险和禁止性行为。
2.未对出借人进行风险提示、尽职评估、分类管理。具体包括虽然向出借人提示网贷风险和禁止性行为,但存在字体不醒目、位置隐蔽等出借人易忽略、不易得的情形,或虽以醒目方式提示网贷风险和禁止性行为,但未经出借人确认;未制定或未实施对出借人的年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等进行审核评估的制度、措施;向未进行风险评估的出借人提供交易服务,或未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出借人进行分级管理;未根据风险评估及出借人分级结果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出借人设置可动态调整的出借限额及出借标的限制。
3.未对借款人进行风险提示、尽职评估。具体包括未以醒目方式向借款人提示利息及相关费用收取规则、禁止性行为、违约后果等,或者虽有提示但并未经借款人确认;未制定或未实施对借款人的年龄、身份、借款用途、还款能力、资信状况等进行审核评估的制度、措施。
4.未能合法、安全地采集、处理及使用出借人、借款人信息。具体包括未制定客户信息采集、使用及处理方面的安全保护制度;出借人与借款人信息采集、处理及使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存在安全问题;删除、篡改客户信息、未经同意将客户信息用于所提供服务之外目的、未经同意泄露、传播、买卖客户信息;中国境内获取的出借人与借款人信息的分析、处理及存储实际在境外进行;未有法律法规依据、向境外提供境内出借人和借款人信息。
5.未按规定开展客户资金存管。具体包括未完成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金存管(包含仅签订存管协议但业务未上线运行、业务未全部上线、存管银行未通过测评)。网贷机构设立的资金存管专用账户,绑定的银行卡具备透支功能;专用账户下设子账户的,子账户具备透支功能。虽已实施资金存管、但尚未完全符合《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的具体要求。
四 违反信息披露相关要求,共2个问题18条内容1.未按要求加强信息披露管理。具体包括未在官方网站及提供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的网络渠道显著位置设置信息披露专栏、展示信息披露内容;未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或未指定专人负责信息披露事务,无法确保信息披露专栏内容可供社会公众随时查阅;信息披露专栏的内容全部或部分没有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法定代表人签字确认;未向公众披露咨询、投诉、举报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讯地址等;披露的信息没有采用中文文本;或同时采用外文文本的,未能保证两种文本的内容一致;未将信息披露公告文稿和相关备查文件及时报送其工商登记注册地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派出机构,并置备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住所供社会公众查阅;网贷机构官方网站、提供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的网络渠道以及其他互联网渠道信息披露内容不一致;信息披露内容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或拖延披露;其他有关问题(如,信批指引没有详细规定,但不披露相关信息可能导致借款人、出借人产生错误判断的信息未及时披露等)。
2.信息披露的内容、时间不符合要求。具体包括未按《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要求披露相关备案信息、组织信息、审核信息等信息,此外也包括信息披露内容违反法律法规关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有关规定。
五 违反重点领域相关监管要求,共3个问题20条内容1.相关监管要求下发后仍继续开展违规业务,具体包括2017年6月之后,仍在违规开展以在校学生为放款对象的校园网贷业务。2017年7月15日后,仍与各类地方金融交易场所开展合作。存量合作业务未逐步转让或清偿2017年12月20日以后,仍开展“现金贷”业务;存量业务未逐步压缩,未制定退出时间表。
2.未按要求设定、收取利息及各类费用。具体包括以利率和各种费用形式对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超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上限规定。向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含利息及各类费用)未统一折算为年化形式告知借款人。各项贷款条件以及逾期处理等信息没有在事前全面、公开披露,或者没有事前向借款人提示相关风险。从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保证金或手续费、管理费等各类费用。设定高额逾期利息、滞纳金、罚息等,设定金额超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逾期利率的上限规定。采用线下收取息费、第三方合作机构向借款人收取息费的方式规避综合资金成本上限要求。
3.违反客户保护相关要求。具体包括以各种手段诱致借款人过度举债、陷入债务陷阱。没有全面持续评估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偿付能力、贷款用途等情况,未能审慎确定借款人适当性、综合资金成本、贷款金额上限、贷款期限、贷款展期限制、贷款用途限定、还款方式等。向在校学生、无收入来源、无还款来源或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借款人提供借贷撮合业务。提供首付贷、赎楼贷、房地产场外配资等购房融资借贷撮合服务。提供无指定用途的借贷撮合业务。将客户的信息采集、甄别筛选、资信评估、开户等核心工作外包。
4.违反审慎经营原则。具体包括未充分考虑信用记录缺失、多头借款、欺诈等因素对贷款质量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大数据”为名窃取、滥用客户隐私信息。隐匿不良资产。撮合借贷资金的本息没有直接通过借款人银行账户支付或扣除、而是通过第三方合作机构账户中转收付。
5.非法催收。即网贷机构自身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均通过暴力、恐吓、侮辱、诽谤、骚扰等方式催收贷款或向债务人、担保人以外的人员进行催收。
六 其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的情形,共2个问题2条内容1.规模控制不到位。检查时点的规模总量较2017年6月增长幅度较大。
2.公司内控管理。未建立客户投诉处理制度,或者对客户投诉未能依法、及时答复、处理;未落实相关监管要求,包括:未按照有关监管部门要求报送各类信息、资料、未按照有关监管规定及时报告重大事项、及时整改违规经营行为及其他未落实监管要求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