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中物财经

减产的小麦咋就卖不上价?

2018-08-27 来源:

   进入8月,北方主销区天气转凉,市场需求回暖,小麦价格回升,但需求增量和价格涨幅令人失望。处在新麦减产年份,当前又正值消费旺季,国内小麦为什么卖不上价呢?


  新麦产量与质量双双下滑

  “小麦孕穗、扬花和灌浆期,国内大部分产区出现低温、冻害天气,收获期多地又遭遇连阴雨,以至于今年小麦产量、质量双双下滑。”小麦收购商谢军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往年,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小麦单产普遍在1000—1200斤/亩,今年最好的地块儿,单产估计也只有800斤/亩。

  记者查阅相关气象资料发现,今年春小麦主产区气温普遍偏低,清明节前后部分地区的气温甚至大幅下降,导致当地小麦生长发育受阻,部分早熟品种染上冻害,半穗小麦随处可见。

  国家统计局对全国25个夏粮生产省(区、市)进行了调查,并于7月18日公布了今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数据显示,全国夏粮播种面积为40054万亩,较去年减少246万亩,降幅为0.6%;夏粮单位面积产量为346.3公斤/亩,较去年减少5.5公斤/亩,降幅为1.6%,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为362.8公斤/亩,较去年减少6.1公斤/亩;夏粮总产量为2774亿斤,较去年减少61亿斤,降幅为2.2%,其中谷物总产量为2597亿斤,较去年减少62亿斤。

  不过,针对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市场存在不同的声音。部分机构调研发现,今年夏粮的重要品种——小麦减产严重,减产数量估计在数百亿斤。与此同时,由于小麦收获期多地降雨过量,小麦发芽率居高不下,湖北、河南南部等地达到国标3级标准的小麦数量有限。

  产区收购量同比大幅减少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布了今年国内主产区夏粮收购进度,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累计收购小麦4105.9万吨,同比减少2033.1万吨。其中,河北收购361.7万吨,同比减少112.4万吨;江苏收购980.9万吨,同比减少227.7万吨;安徽收购461万吨,同比减少391.4万吨;山东收购686.2万吨,同比减少136.5万吨;河南收购863.9万吨,同比减少1063.8万吨;湖北收购132.2万吨,同比减少100.5万吨。

  6个小麦主产省今年的小麦收购量同比全部减少,特别是小麦生产大省——河南的收购量同比减少1063.8万吨,令人吃惊。据了解,河南常年的小麦播种面积在8500万亩左右,在最低价小麦收购政策执行“最高潮”的年份,该省一年的最低价小麦收购量就占到全国的50%以上。

  主产区收购量大幅减少,一是说明小麦减产严重,二是说明符合收购标准的小麦数量有限,三是说明农民惜售心理浓厚。不过,在此过程中,小麦价格反而没有持续上涨,实属蹊跷。

  河南濮阳的小麦收购商常爱国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新麦上市后,由于产量下滑、农民惜售以及饲料等企业批量收购芽麦用作原料,今年6月初新麦开秤后价格逐步攀升。随后,在各主产区先后启动最低价收购执行预案、各地国有粮库储备小麦轮入的提振下,新麦价格快速走高。然而,不久,新麦价格就止住了上涨步伐。

  据江苏的小麦收购商强盛介绍,新麦上市后,他一直在江苏、湖北、河南行走,主要目的是大量收购新麦。但是,从收购量来看,比往年差多了。其一,南方地区芽麦占比增加,符合收购标准的小麦减少;其二,新麦上市后,湖北等地阴雨连绵,新麦水分偏大,他想收不敢收,担心收购以后发生霉变;其三,新麦开秤价波动剧烈,数日之内价差就达到0.2元/斤,很多收购商无所适从。

  据记者了解,今年河南南部新麦上市时,由于水分高且芽麦占比大,小商贩地头收购价仅为0.5元/斤,但随后,饲料等企业入市收购,新麦价格一路上行,河南南阳等地不完善粒在20%的新麦,收购价一度涨到1.15元/斤,个别国有粮库储备小麦轮入的收购价甚至达到1.28元/斤(国标2级新麦)。

  “农民惜售、新麦质量差、开秤高开高走,这让最低价小麦收购无法进行,很多启动了最低价收购执行预案的产区顺应市场变化,陆续停止收购,这是今年我国小麦主产区收购量同比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据常爱国介绍,今年有关机构公布的国标3级新麦最低收购价在1.15元/斤,较去年下调0.03元/斤,最低价收购粮食的质量标准为当年产符合国标3等及以上的小麦。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新麦质量差、产量低、上市初期价格上行快,市场出现了与往年不同的情况,最终各主产省最低价小麦收购执行预案启动后没有实施。这一方面造成收购量不及往年,另一方面造成小麦价格缺乏持续性采购需求的支持。

  对比有关数据可以发现,虽然今年小麦减产幅度较大,总量可能达到数百亿斤,但主产区收购量降幅更大。截至8月15日,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4105.9万吨,同比减少2033.1万吨。

  由于收购量降幅大于产量降幅,小麦市场新增的可流通量与往年相比变化不大,这是今年新麦上市后,经历了短暂的高开高走,就一直表现得不温不火的主要原因。

  “我还有200多吨超标小麦,是新麦上市时1.22元/斤抢购来的,现在1.17元/斤也没人要,认赔也不中。”河南南阳的小麦个体经营商老赵告诉记者,往年,周边粮库都是放开量收购,今年仅在新麦上市初期收购了一段时间,现在全部停收了。朋友帮忙打听到的停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当地市场价格已经高于有关机构制定的最低收购价,“托底收购”按政策规定要及时停止;二是当地小麦质量普遍下滑,很多小麦达不到粮库的收购标准;三是有关机构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检查,往年好麦劣麦混收的方法行不通了。

  从近年来的运行规律看,来自国营粮库的收购需求是支持小麦价格高位运行的重要驱动,也是新麦上市后高开高走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部分制粉企业、饲料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其在新麦上市季节大量抢购质量偏低的小麦,实际上提高了小麦价格的整体运行区间。今年新麦集中上市后,国营粮库的收购需求突然削弱了,由于顾及食品安全问题,部分制粉企业、饲料企业也不敢放量收购质量偏低的小麦了,市场需求出现“断崖”。供需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小麦价格势必要通过长期振荡来寻找一个新的平衡点,这是近来小麦价格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

  高低品质价差进一步拉大

  尽管今年部分新麦质量偏低,但是其最终还是要被下游需求终端所消化,无论以何种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偏低的劣质小麦会不会拖累小麦市场价格整体下行呢?答案是不会。劣质小麦自有出路,而且待劣质低价小麦消化完以后,小麦市场很可能迎来一波上涨行情。

  今年新麦收获阶段,湖北出现大面积降雨天气,小麦受灾较重,质量普遍下滑,部分小麦不符合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指标。为了保护农民利益、防止出现“卖粮难”、维护粮食食品安全,当地有关机构及时启动受灾小麦临时收购处置工作。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该省粮食局会同相关单位,报请省政府办公厅于6月8日印发《2018年湖北省超标小麦临时收购处置实施方案》。

  7月20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受灾地区夏粮收购相关工作的通知》:今年小麦收获期间,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部分地区遭遇大风、连续阴雨等灾害天气,小麦大面积倒伏,出现穗上萌动、发芽、黑穗等现象,超标小麦数量多,给收购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对农民种粮收益造成一定影响,为进一步帮助受灾地区农民减少损失,积极妥善处理超标小麦等问题,避免出现农民“卖粮难”,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要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要切实抓好超标小麦收购处置工作。

  8月8日前后,安徽有关机构印发了《2018年小麦临时收储执行方案》: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切实做好不完善粒超标小麦收购工作,经省政府批准,在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9个小麦主产市实施省级小麦临时收储政策。其中,全省安排省级小麦临时收储计划100万吨,首批下达60万吨,合肥2万吨、淮北9万吨、亳州10万吨、宿州11万吨、蚌埠6万吨、阜阳10万吨、淮南2万吨、滁州7万吨、六安3万吨,相关市、县要将收购计划逐级分解至委托收储库点。要求引导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千方百计解决好超标小麦的销售出路问题,坚决守住不出现农民“卖粮难”的底线。

  “目前,河南南部小麦市场价格已经止跌回升,质量稍好一些的小麦已经可以小批量出货。”老赵告诉记者,经过1个多月的观望,部分饲料企业、制粉企业重新开始采购,今年小麦价格的底部已经形成,后期北方主销区天气转凉,小麦需求转旺,价格将逐步回升。

  “减产幅度那么大,劣质小麦销路又不用愁,未来小麦价格会不会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呢?”强盛认为,这是当前市场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从当前小麦市场消费情况、库存情况等综合分析,国内小麦供应是有保证的,今年年底前小麦价格预计稳中有升。

  据了解,截至目前,仅最低收购价小麦的结余库存就高达数千万吨。今年年底前,为保证市场供应,最低收购价小麦将再次竞价销售。届时,市场供应将增加。与此同时,年底前,农民惜售心理将减弱,流通粮源也会增加。

  河南延津的小麦贸易商母树运认为,未来高品质小麦价格有望走高,其与普通小麦的价差将进一步拉大。当前,河南产新麦26的制粉企业厂内收购价在1.40元/斤,远高于普通小麦。高品质小麦价格表现坚挺,一是中美贸易摩擦反复无常,令今年高品质小麦进口数量受限,部分制粉企业分配到的进口配额至今还没有使用,市场对国产高品质小麦需求增加,尤其是沿海地区制粉企业加大了在内地采购国产高品质小麦的数量;二是部分产区高品质小麦产量大幅下降,质量也受到了不良天气的损害,今年新增有效供应不足;三是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增强,有关机构的检查力度加大,制粉等企业也加大了高品质小麦的原料配比,高品质小麦需求提升。

  替代品竞争优势依然明显

  当前,传统旺季来临,但需求增量并不大,整体表现较为稳定。小麦市场的重点需求集中在制粉领域和饲料领域。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现阶段,面粉市场需求波动不大,城镇居民对面粉的直接需求下降,对面粉半制成品的需求增加,制粉企业的销售对象向食品行业转移。同时,城镇居民对高档小包装面粉的需求增加,对高品质面粉的高价格也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这成为部分制粉企业获利的主要渠道。近期,有关机构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加强了对小麦黄曲霉素和呕吐霉素的检测,质量偏差的小麦进入制粉企业受阻,一定程度影响了小麦需求的增加。

  观察小麦及其制品的替代品市场可以发现,目前,玉米、玉米淀粉、豆粕、菜粕、棉粕等价格偏低,小麦难以大量进入饲料原料市场。另外,玉米淀粉还在食品与工业领域大量挤占面粉的市场份额。小麦及其制品的替代品具有较高的价格优势。

  绷紧保证粮食安全这根弦

  小麦市场供应虽有保证,但生产方面存在的隐患也不容忽视。

  第一,我国小麦整体产量比较稳定主要得益于安徽、湖北、江苏、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近年来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这些地区改稻种麦、改豆种麦,虽然小麦产量增加,但一些地区的质量较差。

  第二,小麦生产成本波动不大,种植却一直未能实现规模化。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小麦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已经很高了,生产成本可压缩的空间有限。同时,水费、电费与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种植小麦的收益并不高。近年来,种植大户与合作社不断扩张的现象不多,由于入不敷出,很多种植大户与合作社正不断调减种植规模。

  第三,劳动力投入不足,小麦生产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在主要的小麦产区,常年在田间劳作的是妇女及60岁以上的男性老年人。由于收获期主产区出现连续阴雨,今年小麦产量、质量双双下滑,部分库存小麦质量并不高。

  劳动力投入不足、部分产区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备、规模化种植难以有效推广的情况下,有关机构应及早关注到小麦生产环节的隐患,要绷紧保证粮食安全这根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