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中物财经

【专家观点】陈丽芬: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贸流通演绎“加减法”

2017-03-29 14:31:06 来源:

 

陈丽芬: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商贸处副处长,研究员。文章原载国际商报。

 

1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方向发展。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需求并提高有效性。商务部部长钟山表示,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2016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了33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动力最强,贡献最大。内贸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商务工作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创出内贸流通领域的“加减法”,以创新驱动增强供给动力,以转型升级优化供给结构、以品质民生引领供给质量、以制度改革完善供给环境,奏响了促消费扩内需的最强音符。

 


供给动力:要素驱动做减法,创新驱动做加法

1

 

内贸流通转换动力驱动方式,从供给端入手提高要素生产率,以创新驱动供给能力跃升。

一方面,在土地、人力资源和能源等要素投入上做减法。坚持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绿色发展。优化商业地产使用效率,提高单位经营面积效益。防止盲目建设大型购物中心等形象工程,合理布局商业网点。激活现有的闲置土地资源,打造立体的商业空间。提高人力资本价值,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发展流通众创空间,发挥了创新的乘数效应。倡导流通包装平装、简装、大众化、节约型、绿色型等,实施“限塑令”以来,购物袋使用率大大下降,在超市当中自带购物袋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开展绿色商场示范创建、零售企业能源体系建设试点,制订《流通领域节能环保技术产品推广目录》,组织开展节能环保主题宣传活动,引导流通企业绿色发展。零售企业更加重视开源节流,进行节能技术改造,降低了能耗成本和污染物排放数量。

另一方面,在创新驱动上做加法,提升流通信息化、标准化水平,降低流通成本。编制《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新地位和新形象,进一步拓展网络经济空间,部署电子商务提质升级、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要素市场、完善民生服务体系和优化治理体系等5项重点任务。深入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加快了流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进程,消费方式由单纯的线下向线上和线下融合发展的转变。2016年网络商业零售额增长2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2.6%。深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应用,使新技术对流通发展的要素贡献率大幅提升。推动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从标准托盘及其循环共用切入,带动物流上下游设施设备和服务标准化水平提升,共确定了两批190家重点推进单位。据测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重点企业装卸货效率提升3倍以上、车辆周转效率提高1倍以上,货损率降低20%-70%,综合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0%。全面清理内贸流通标准,2016年共发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1项。指导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成立标准化创新联盟,出台了一批跨区域流通标准。

 

供给结构:落后产能做减法,新兴行业做加法

2

 

内贸流通坚持存量供给优化和增量供给优质并举,以传统行业升级优化存量供给,以新兴行业发展扩大增量供给,让供给侧跑赢需求端,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一方面,减少无效供给,淘汰落后,引导业态雷同、功能重叠、市场饱和度较高的购物中心、百货店、家居市场等业态有序退出城市核心商圈。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新商品、新业态、新服务,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

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贴近消费者需求。推动出台《关于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意见针对零售业发展方式粗放、有效供给不足、运行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提出了调整商业结构、促进跨界融合、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政策支持等18项建议,为推动实体零售补齐短板、增强优势奠定了重要基础。印发了《关于推动餐饮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餐饮业主动迎合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大众化餐饮网点和品牌,不断推出特色产品,形成大众餐饮为主体、各种餐饮业态均衡发展的格局。

支持创新业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便利化需求。丰富体验业态,推动传统销售场所向社交体验、家庭消费、时尚消费、文化消费中心等转变。推动连锁化、品牌化企业进入社区设立便利店和社区超市,加强与电商、物流、金融、电信、市政等对接,发挥终端网点优势,拓展便民增值服务,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

推动商品销售和服务经营共生发展,满足消费者对物质与精神层面的需求。促进餐饮、家政、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快速发展,初步估算,2016年餐饮、住宿、家政、洗染、沐浴、美发美容、家电维修、人像摄影等八个居民生活服务业市场规模超过5.7万亿元,从业人员达6900万人。

 

低端和无效供给做减法,提品质惠民生做加法

3

 

弘扬工匠精神,对标国际一流的供给体系,走质量型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兼顾低收入消费群体的同时,适应中高端消费群体需求。在低端、质量差的产品体系上做减法,减少千店一面、千店同品现象,不断调整和优化商品品类。在提品质惠民生方面做加法,覆盖全国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提品质、创品牌,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消费品品质逐步提升,中高端消费品比重增加,品牌附加值、市场影响力和消费者认可度不断提高。出台了《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增加品质消费供给。积极培育世界级消费城市和国际化商圈,不断深化品牌消费集聚区建设,进一步推进工贸结合、农贸结合,积极开展地方特色产品、老字号产品“全国行”、“网上行”和“进名店”等供需对接活动,完善品牌消费环境,加快培育商品品牌和区域品牌。

补短板、惠民生,满足农村消费需求。着力补齐农村市场短板,发展农村电商实现精准扶贫。印发了《关于加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从批发到零售的公益性体系,在保障民生、稳定价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创新开展农商互联,围绕“联产品、联设施、联标准、联数据、联市场”,以电商为核心,打造上联生产、下联消费的新型农产品供应链条。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近三年,支持全国26个省区市共496个县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成40多万个乡村电商服务点,覆盖县域比例超过一半,实现快递乡村覆盖率76%,累计培训超过150万人次,带动就业超过300万人。2016年重点支持中西部240个综合示范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158个,占66%。各地农村电商呈现既快又好的局面。

 

供给环境:政府权力做减法,市场活力做加法

4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原则。以“政府有为有度、市场有序有效”为导向,内贸流通以深化改革补齐制度短板,改善供给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在审批上做减法,在政策制度制定、服务企业上做加法。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减少微观干预,在企业负担上做减法。在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中,广州等城市制定了内贸流通行政管理权力清单、部门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建立适应大流通、大市场和新消费发展需要的新型流通管理体制。直销行业管理通过变产品审批为备案管理,下放产品和培训员备案权限等改革措施,简化办事程序,减轻企业负担,激发消费者潜力。《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中提出了减轻实体零售企业税费负担的多项政策,例如,落实好总分支机构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相关规定,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全面落实工商用电同价政策等。

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供给环境,在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做加法。选取9城市开展内贸流通改革试点,探索并出台了第一部地方综合性流通法规,建立了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流通治理方式,推动构建规范有序的市场规制体系,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尊重企业主体地位,调动企业积极性、创造性,主动适应市场供求变化,增强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能力,满足居民消费需求。联合中央编办在北京、忻州等10个城市开展商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重点在拍卖、典当、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等领域,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初步构建了职责明确、行为规范、边界清晰、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深化商务诚信建设,建立商务诚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政府信息与市场信息交互共享,形成政府与市场共同发挥作用的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举办“诚信网络展”和“信用消费进万家”等活动,促进了信用消费。实施重要产品追溯,印发了《关于推进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推动追溯体系建设从分散的部门探索试点走向集中的统筹规划和示范引领,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政府监管与社会共治转变,从而打造放心消费环境。

习近平同志指出,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商务工作将坚定不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前推进,内贸流通将以创新强、结构优、质量高、环境好的发展特征促消费稳增长,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