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5 18:40:09 来源:物流时代周刊
随着物流的不断发展,行业标准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标准化已在物流行业谈了很多年。纵观近几年,标准化体系和服务的建设步伐正在加快。在物流业高速发展的当下,标准化体系和服务的建设,将成为物流业提质增效的新路径。
标准多 执行难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随着国家对物流业的不断重视,物流服务质量已经成为物流企业和物流业所服务的用户,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自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以及国务院关于《研究出台物流服务质量提升的相关意见》等文件精神的进一步落实,标准化的物流服务已经成为物流企业、货主企业及广大消费者的共识。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高度重视物流标准化工作,多次强调要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快物流标准的推广应用。通过标准化可以实现一贯式物流,降低货损率和中间装卸、搬运、暂存等费用。因此,提升商贸物流标准化水平对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益有重大作用。
正如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黄国梁在2 017年1月24日召开的《关于推动物流服务质量提升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研讨会上所言,物流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降成本的重要领域,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关系实体经济发展,符合消费者切身利益。
3月1日,修订后的《邮政普遍服务》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对邮政普遍服务的业务范围、邮政设施、服务时限、服务环节、用户投诉和申诉赔偿等内容作了明确规定,是邮政服务发展过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邮政普遍服务发展将迈进一个新的阶段。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我国的标准化状况仍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在内容制定上经常遇到地区与部门分割等,而且信息标准化落后、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也较低;在标准的执行上也由于地域差异、从业者素质差异而较难开展。
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状况,记者采访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研究员孙兆洋。她认为,物流业标准多,问题也不少。相较于过去,近两年物流领域标准化制修订速度正在加快,但依然难以跟上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些标准只得跟随行业的发展不断进行完善。
她还表示,物流业作为一个准入门槛较低的行业,要求从业者严格执行技术、服务、诚信等各项标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值得庆幸的是,许多物流企业,不仅仅是龙头企业,都已经加强了标准化意识,重视企业标准化建设。
正如菜鸟网络CEO童文红在去年“双11”结束后所谈行业第一迫切问题就是标准问题。她认为,目前物流企业各有各的一套标准,导致供应链整个环节的连接失效,需要通过智慧物流,将“闭环里的数据能够在线以统一标准连接起来”,让整个物流行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是破局标准化的路径。
此外,随着物流教育的发展,输送的专业人才逐渐增多,这些对于未来物流领域标准化制修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标准化带来的红利
《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 0 1 5 —2 0 2 0年)》指出,标准化是保障物流运作安全便利、高效畅通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促进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的确,如今物流已经作为“第三利润源泉”,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建立与物流业相关的国家标准,对已进入物流市场和即将进入物流市场的企业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是确保物流业稳步发展的需要。
同时,物流标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物流过程不像深加工那样引起产品的大幅度增值,即使通过流通加工等方式,增值也是有限的。所以,物流费用多开支一分,就要影响到一分效益,但是,物流过程又必须大量投入消耗,如果不注重标准的经济性,片面强调反映现代科技水平,片面顺从物流习惯及现状,引起物流成本的增加,自然会使标准失去生命力。
正如孙兆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之所以各物流企业都在不断加强标准化意识,提质降本增效这一个目的就能驱动他们不断比肩标准,甚至赶超标准,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即物流行业标杆与领头羊角色。的确,这些标杆企业通过提高标准,来限制其他企业的准入,削弱竞争企业的优势。这就是标准化带来的红利,也是未来物流业提质增效的新路径。
孙兆洋还谈到2016年9月正式执行的治超新标《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即GB1589。
她说:“当新政刚执行时,行业可以用哀嚎一片来形容,因为哀嚎的企业显然已经不能通过超载超速来获得利润。其实,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想,如今物流企业都站在了同一标准起跑线上,这一标准的实施能有效地避免恶性竞争,尤其是最触及企业生存的价格竞争,也倒逼着企业去寻求新的盈利点,如模式创新、服务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这对行业的发展是很有利的。”
她还表示,新标准出台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自然而然就淘汰了那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换言之,物流业标准是检验物流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立足的一个尺度。
2016年10月底,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牵头,河南长通运输有限公司、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盛辉物流有限公司、上海佳吉快运有限公司四家企业为主要参与起草企业,新版《道路零担快运服务规范》呼之欲出。
其中一句话引发行业关注:关于指标设置要求,参照目前部分龙头骨干企业业务实际,要求运输及时率达到90%以上。这句话虽表面轻描淡写,不少零担企业却开始担心自己还远达不到此效率。
在前不久举办的快递座谈会上,韵达董事长聂腾云就标准化问题表示,韵达在科技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加快标准化建设:2016年,增加了52套大件分拣设备和2套小件自动分拣设备。目前,韵达正努力建立产业链大数据交互模式,已经建立了3个信息平台和多个子系统,以及5 0 0人的团队。2016年,韵达在零担、国际、商业等领域开展了多元化业务。
对于企业要实现物流标准化,有人曾这样表示,物流企业想要实现物流标准化,应遵循完整性、协调性、层次性、明确性、可扩展性的原则,建立现代物流标准化体系。然而体系内的各类标准都有一定的服务对象,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关联。
物流标准化的实质,就是依据客户的货物特性和服务要求,采用标准的设备、标准的工具、标准的流程、标准的技能,为客户提供最好的物流服务,所谓最好的服务就是增值和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参与制定标准 你准备好了吗
在物流业高速发展的当下,物流标准化体系和服务的建设,将成为物流业提质增效的新路径。但由于物流业涉及范围广、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大、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等因素,如冷链物流涉及民生、医疗、食品安全,如“最后一公里”配送涉及社区生活秩序和安全等,标准化体系建设和服务也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这就需要政府、有关标准制修订部门、研究机构及物流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共同参与。关于参与标准制定,孙兆洋表示,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制度建立上、技术研发中、方针制定中越来越意识到标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参与到标准制定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但从客观上来讲,企业自身必须要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能以身作则,用高标准来提升服务,就如日日顺从自身出发牵头制定标准,并成为其他企业践行的榜样,对日日顺品牌价值做了极大的提升。的确,日日顺牵头制定了行业首个大件物流服务标准,其中突出“在维修环节,物流企业应具备上门专业维修的能力”,这种对物流精细化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业内不少企业难以越过的门槛。
此外,还有不少为了提高区域物流运作效率,打通供应链上下游,推动区域的政策对接、工作对接、标准对接的区域标准联盟。2016年底,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商务主管部门合力组织,共同推动成立了京津冀物流标准化联盟。
对此,记者也采访了北京物资学院现代物流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成林,他认为,商务部现在推动的商贸物流标准化工作,鼓励循环共用,随着区域协同发展的进一步深入,行政区域约束被进一步打破,将会进一步提升使用效果;同时如果能够合理的进行物流组织化,形成新的物流资源共享模式,将能够更好发挥北京周边区域的土地、人力等资源优势,形成新的物流作业模式,目前以天津市武清区为代表的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思路。
其实,并不是只有政府、企业、协会机构等才能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去,广大消费者也是参与者。消费者通过投诉、建议、反馈等方式都能影响企业、协会对市场的把握,影响政府的决策,进而影响到标准的制定。因为有消费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服务,有服务就需要标准。
来源:物流时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