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专家视野

姚景源:贯彻“稳中求进”总基调需把握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

2017-05-27 11:28:29 来源:期货日报

           核心提示: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院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表示,怎么去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关键在于把握中国经济阶段性的特征以及内在的深层次的规律,从根本上来讲要把握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中国经济做出的两大重大判断,第一个就是中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第二个就是供给侧改革。

 期货日报网(记者 韩乐)525日,在上海召开的第十四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院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表示,怎么去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关键在于把握中国经济阶段性的特征以及内在的深层次的规律,从根本上来讲要把握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中国经济做出的两大重大判断,第一个就是中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第二个就是供给侧改革。

当前市场中遇到众多的深层次矛盾困难及挑战,在于结构性的问题,更多的集中在供给侧,所以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在于结构性供给侧改革。

“新常态解决了对中国经济怎么看,供给侧改革解决了面对挑战怎么办,把握了这两个挑战就把握了对中国经济怎么看和怎么办。”

0.jpg

以下为姚景源演讲速记全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常态——中国宏观经济解析

刚才听了李扬院长的讲演,我觉得颇受收益,我和他一样,非常赞同我们这个会议用稳中求进作为主题,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是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怎么样去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我觉得关于在于把握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内在深层次的规律。在这里,我给同志们讲一下,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内在基本规律。我觉得从根本上讲,要把握住党中央十八大以来,对中国经济的两个重大判断。大家知道,十八大到现在四年多,我们今年要开十九大,十八大以来的四年多,党中央对中国经济做出了两个重大判断。

第一,中国经济进到新常态,总书记讲,新常态是当下乃至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大逻辑,下个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我们要用新常态这个大逻辑来研判中国经济,这是第一个重大判断。

第二,刚才李扬院长也讲了很多,我们现在遇到诸多深层次的矛盾、挑战的原因是什么?党中央明确地讲,我们之所以遇到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困难、挑战,其根本原因在于结构性,而这些结构性的问题,又更多地集中在供给侧,所以我们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把握这两个重大判断的意义在哪里?第一个重大判断,中国经济进到新常态,解决了我们对中国经济怎么看。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了我们面对挑战怎么办,所以把握了这两个重大判断,你就把握了对中国经济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下面,我再做进一步的阐述,关于新常态,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曾经用三个化: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我们把握了这三个化,就把握了新常态,把握了当下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的大逻辑。我先来谈速度变化,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从1978年算起到现在,走了38年,这几年增长速度回落,但是这30多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还是保持在9.8%的状态,应当说这个数据,在过去30多年,在世界经济增长当中名列前茅,现在也有人批评我们过去的高速度,我觉得这很片面。大家把时间回到1978年,在1978年,我们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解决温饱。1978年的时候,全国城市人均年收入只有343元,在1978年中国农村农民的年收入只有133元,所以那个阶段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是什么?首先得让大家吃饱肚子才能发展,发展是硬道理。

所以回过头来看,正因为过去近30多年的时间,我们保持了一个高速增长,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不要去简单、片面否定过去的高速增长。当然,我们在看到这一点的同时,还要看另一个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这三十多年,经济增长内在的主要矛盾在发生变化。我在《人民日报》上写了一篇东西,中国经济在发展进程当中,就是这30多年,我们内在主要矛盾与突出问题的变化,和中国人吃的变化一致。不知道大家研没研究中国人的吃,这30多年,中国人的吃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开始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十多年是第一阶段,吃饱阶段,主要矛盾是在吃上的数量问题,就是能不能让大家吃饱,能让大家吃多少,这是第一阶段。在座的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记得起,国家的粮票是1993年才取消的,这是第一阶段。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们进入到第二阶段,吃好。到了第二阶段,我们的餐桌上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过去没见过甚至没吃过的都吃上了。第二阶段发展的结果是什么结局?我估计在座的同志也有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国家现在血脂高、胆固醇高,现在中国糖尿病患者1个亿,候补的还有4千万,我这几项指标都高,到了医院大夫讲,血脂、血糖、胆固醇包括尿酸高,医学上统称为代谢疾病,大夫还讲,人的代谢能力主要取决于遗传,说到这里我和医生讲,如果你这样讲,有这个毛病的人该埋怨谁?不就找出来了吗?代谢能力主要是代谢那些东西的,我们用遗传所决定的代谢能力,代谢不了现在高蛋白、高脂肪、高营养的东西,所以指标都高了。

我跟医生讲,我是搞经济工作的,我可不可以说为什么中国现阶段三高、四高的人这么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遗传所决定的代谢能力,代谢能力的进化速度没赶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因为这两个速度不匹配,医生说我讲得有道理,在座的到医院,医生给你拿药以后一定会告诉你六个字:管住嘴、放开腿。

现在进入第三阶段,健康。现在你到网上查一下,十大健康食品,排第一的是地瓜,我们谁能想到它现在排在第一?我有一次在酒店吃饭,很高档的酒店,有一排菜,大家吃了三盘,说这盘菜好,就是山野菜。山野菜过去不都是喂猪的吗?现在比肉还贵。所以各位,如果你真的认真去琢磨,我们中国人30多年经历了由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这三个阶段。我写这个的意思就是,大家一定要看到中国经济这30多年的发展,内在矛盾的变化跟吃是一致的。同志们一定要看到,到了今天,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们现在主要的矛盾不是吃饱的问题,也不是吃好的问题,是健康的问题,或者用经济学的话讲,现在中国经济主要的矛盾不是速度问题,不是数量问题,而是转型升级的问题。或者再用一些学术语言来表述,新常态意味着什么?就是中国经济走到了一个新阶段,由过去规模速度扩张的粗放增长,转到质量效益提高、转型升级的健康增长。

我们到医院体检,你的身体状况,大夫不是写健康,而是写正常,所以常态就是健康。从规律上讲,任何一个国家,当经济发展由粗放转到集约的时候,要进到这个阶段,增长速度都会有所回落。所以这是一个规律。大家看现在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有所回落,千万不要像有人讲的,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回落,把大家讲得垂头丧气,本身它就是一个规律。

我们走到现在,增长速度有所回落是规律,因为现在的矛盾不是速度问题,也不是数量问题。有人还是会问为什么发展阶段不一样,速度就不一样。我举了一个例子,我们家新增加了一个小孙女,小孙女一生下来把她放到秤上称,是5斤半,满月的时候再称,一个月的时间体重增加了二斤多一点,她出生五斤半,到满月的时候体重增加二斤多,算账就是一个月的时间,体重增加了40%,医生说这很正常,是健康的。我说这个小不点一个月体重增加40%叫正常,咱们这些人如果谁一个月体重增加40%,那我们不得上医院吗?所以发展规律不一样,速度有所回落这是规律。讲到中国经济增长进入到换挡期,也会有人问,为什么中国经济早不换挡,晚不换挡,现在换挡?为什么我们现在换挡?一方面,我们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增长速度有所回落,这是规律。但是你也可以看到,我们现在速度的回落,也确实和面对的诸多深层次问题有关,这些问题又更多体现在供给侧。

供给侧首先是人的供给,人现在在供给上出了什么问题?人口红利消失。当然,这有争论,我讲三个数就可以定论。第一,国家的80后,全国生了22800万,搞独生子女政策以后,90后下降不少,所以你看这三十年,00后孩子的数量比80后孩子的数量将减少一个亿。这种年轻人数量的大幅度往下掉,导致我们的人口结构出了问题。有一个概念叫劳动年龄人口,16岁到60岁,也叫劳动力。这档人去年减少,减少一千万。大家想,就这三年时间,劳动力的数量将大幅减少一千万,反映到经济上是什么问题?就是劳动力的成本集聚上涨。现在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对整个经济带来重大的问题。现在讲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其实这两年下行压力最大的还是进出口贸易。过去都是20%30%的增长,现在去年、前年连续两年是负的。再往下分析会发现,比如我们出口,并不是所有的出口都往下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还是相当不错的,降的最厉害的就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

咱们国家有七大行业、纺织、服装、箱包、玩具、家居、鞋等,这七大产业过去,为中国的出口立下了汗马功劳,买这七大行业的产品,走到全世界基本上都是中国制造,想不买中国制造都难。有一个十几年前的事,我当年到美国,我的儿子特别崇拜美国打篮球的,所以他让我给他买一个带NBA标志的篮球,我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事,我买完一看写的是中国制造。我就换了一个商场,买的篮球还是中国制造。我就和美国卖货的说,请你给我拿一个美国制造,人家说没有,现在全是中国制造。我当时想来想去怎么办?后来我说,球我买了,你把气打足,我把一个打足气的篮球从美国抱到中国,回到家里我告诉孩子,咱们这个篮球是中国制造的,但里面的气是在美国打的。但是现在各位到国外买七大类产品,越来越多买的是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制造。

这几年我到了柬埔寨和菲律宾,你到了一看就明白了,这些国家都在学中国,走我们以前走过的路,就是用廉价劳动力招商引资,加工贸易生产低成本商品,用低价格打天下出口,这些国家学我们走过的路,跟我们现在比有优势,因为劳动力便宜。越南一个工人就相当于中国工人工资的一半。

我去年到广西去调研甘蔗生产,在广西,你现在在当地请一个人帮你砍一天甘蔗,人民币200元,你到田里去看一下,雇不起中国人,都是越南人在那砍,雇中国人砍一天200元,雇越南人砍一天70元。我到赣州,这个厂现在搬到了非洲埃塞俄比亚,这个厂在江西赣州,一个月3000元都不好请人。云南边境地区,你到饭店,现在刷盘子的都是缅甸人,一个月的工资1200元。经济下行不要去发牢骚,一定要看下行后面告诉我们的问题,过去依靠廉价劳动力然后生产低成本商品,用低价格打天下、干出口,这条路到此为止,所以就好理解,为什么我们要转型升级。在人口问题上,这方面是年轻人数量减少,另一方面又出了一个大问题,就是老龄化迅速进。

什么叫老龄化?国际标准有两条,第一,60岁以上的人占总人口的10%,第二,65岁以上的人占总人口的7%,我们现在60岁以上的人是23%,已经跃过老龄化,这是好事,说明我们经济体制发展,国民健康有了进步。在1949年,中国人的人均寿命是35岁,1978年是68岁,现在是76岁,女同志比男同志还高一岁,所以这是好事,这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但是回过头,老龄化又给我们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的撞击。除了人口结构,过去的粗放高速也做不到了。过去的高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讲,是粗放增长,就是高能耗、高污染。所以显然,经济增长的速度不回落,我们要信化解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需要我们主动降下来。所以大家在把握新常态下的速度变化时,一定要把握三条。第一,进到新常态速度有所回落,这是规律。第二,速度的下行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困难,但也是我们化解深层次矛盾问题的必需。第三,速度回落有没有底?有底,总书记再三要求,我们要有底线思维。我们速度回落的底线是什么?就是不能影响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如果你这样把握新常态下的速度变化,就把握了新常态的重要内容。

第二,从速度变化到结构优化。刚才李扬院长也讲了,说到根本上,我们就是结构问题,在这里我更通俗地讲一下,一产农业、二产工业,三产服务业。第一产业农业,我接触了不少同志都很乐观,我们千万不要乐观,中国的农业还有诸多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去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200亿斤,这是历史最高水平。那我们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去年的进口粮食也达到了历史最高,近了2500亿斤,占总产量的20%,一方面,粮食的总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库存粮食量也是历史最高,现在库存粮食总量到去年年底超过10000亿斤,一年粮食总产量才12000亿斤,我们为了维护这些粮食,每年中央财政的补贴就是1400亿,此外还得动用1300亿的贷款。

农业上还有一个大问题,现在诸多的农产品价格都高于国际市场,比如玉米。玉米从美国装船,上万里运到中国,到大连港上岸,一吨160块钱,东北的玉米自身没动地方就是2000块钱,所以显然竞争力是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的劳动生产率低。

我再举一个劳动生产率低的例子,前年农产品出品700亿美金,做一个国际比较,欧洲、荷兰的农产品出口是820亿美金,比我们多120亿美金。你再往下分析,700亿美金是多少农民干的?农村现在光算劳动力是两亿两千万,荷兰820亿美金的出口,荷兰农民的总数只有22万,人家22万的农民干了820亿,我们两亿两千万农民才干700亿。

为什么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如此之低?说到根本,就是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科技化,现代化水平低。所以农业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所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是什么?就是要让农业由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你千万不要小看这种转变,中国的农业中,从传统走到现在,将会为中国经济下一步的发展所带来一个巨大的潜力和增长空间,这是第一产业农业,就是要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

第二产业,应当讲中国三十多年的工业发展成就辉煌,现在联合国要统计440种中国工业产品,其中有281种产品的产量,我们是世界第一,占一半多。去年汽车产量是2800万辆,占了世界汽车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现在全世界每生产四台汽车,有一台是在中国。1978年的时候,全国汽车产量当年是14万九千台,现在一天就是八万两千台,机床,发电设备占了60%,造船占40%,都是世界第一,这都是重工业。轻工业,比如服装出口,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中国服装出口是什么数量,海关公布的没有立体感。如果从实物来公布,整个地球70亿人口,扣掉中国13亿,还剩57亿的老外,中国现在的服装出口,从数量来讲,是给这57亿老外每人每年平均做三件半衣服,再加两双鞋,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过去自己有布票,现在给全世界每人做三件半衣服。现在两位女士碰面,发现一件事情两个人不好意思,就是两个人穿了一样衣服碰上了,现在表明两位女士穿一样衣服碰上的有一种状态,就是撞衫,咱们两个人今天撞衫了。大家想一下,改革开放以前,那我们这个国家不是全国人民大撞衫吗?不是女同志撞衫的问题,是男女都撞衫。所以中国工业成就辉煌,我们现在要找问题,我觉得就是四个字,大而不强。我们还是缺少核心技术,基本是在中低端。比如我刚才讲的汽车,现在全世界每生产四台汽车有一台在中国,但中国市场上的汽车基本上都是合资品牌。上汽和美国的别克、克莱斯、通用、光气、丰田、本田、一汽、奥迪、雪铁龙)基本上都是(…)钢产世界第一,去年是八亿吨的产量,占世界钢铁总量的52%。但是总理讲了,笔的钢珠我们生产不了,去年好不容易努力,现在自己终于能国产了。所以回过头来讲,中国的第二产业成就辉煌,但主要是在数量上,我们缺少核心技术,基本上是属于中低端。显然这种状态难以持久,所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工业就是要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

第三产业是这几年很重要的一个成就,三产的意义在哪?就是吸纳的就业能力更强,所以大家注意,我们这几年经济下行,但是就业状况总体良好,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直接关系。三产比重前年是50.2%,去年51.6%,今年一季度达到56.5%,就是过了一半。但是你千万别满足,拿高国际上比较,美国是80%,我们刚过50%,全世界把非洲算进去,平均数字是60%。而且我们的三产还有一个问题,自身的结构有问题。发达国家在三产上,有两个70%,一个是第三产业占整个经济比重的70%。第二,在三产当中,现代服务业占70%。现在三产相当的数量还是传统服务业,比如餐饮业,吃饭、喝酒。前年三产统计上来之后,我一看真没想到,我估计你们也想不到,足疗排前面了,要把传统服务业搞上去,因为吸纳就业、满足需求、创造商业繁荣,一定要搞上去,但是更多的,我们要看到现代服务业的问题。所以还是要加大现代服务业的状况。

当然,现代服务业首先应当是讲金融,刚才李院长也讲了,除了金融以外,还有诸多,都是我们的不足,比如文化产业,文化是一个大产业。我曾经讲过,现在不是商场的人最多,是医院的人最多,普遍的老百姓看病半夜就得排队,那不就是现代服务业供给不足吗?所以我们在结构优化上要怎么办?就是要让农业由传统走到现代,让工业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然后我们着力去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其中的现代服务业。

第三,动力转化。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靠什么是主要的增长动力?主要是靠三个大量投入。第一,大量的资本投入。第二,大量的资源投入。第三,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三个大量投入是过去支撑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最重要动力,但是现在应当讲,这三个大量投入我们都遇到了坎,都遇到一个不可持续的问题。大量的资本投入,应当讲从根本上是导致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刚才李院长也分析了这方面,大家都在这方面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就是我们一例大量的资本投入,依赖刺激经济的办法,用学术语言来讲,就是政策的边际效益递减,我们干不下去了。大量的资源投入,导致我们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我们现在遇到的是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加快,所以现在在新常态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必须要做的,就是要用创新来替代这三个大量投入,让创新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增长的最根本动力。

所以总书记讲过,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应当讲,创新是在新常态下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动力,我这不是批评,我曾经讲过,我们现在在创新上有一个问题,就是干好事都不如干坏事的有创新精神。什么循环经济?照我看,现在真做到循环经济的就是地沟油,人家从餐桌又回到餐桌上来,这不就是循环吗?所以我想,为什么我们创新的紧迫感不足,应当讲,不少同志对创新带有颠覆性也许不够,一定要看到创新带有颠覆性、毁灭性。

比如现在数码相机的出现和手机照相可以数码化,照相数码化本身是创新和技术进行的成果,当你用手机照相的时候,你享受到创新和技术进步成果的时候,你想没想到这个创新给谁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就是胶卷。人类照相从此不用胶卷了,整个胶卷行业被创新摧毁。

回过头来讲美国柯达,全世界有多少人预测到,那个时候柯达公司在全世界的胶卷占有率是75%10年前。谁想到三年前美国柯达申请破产保护,什么原因?说到根本上,就是创新的颠覆性、毁灭性。

所以回过头来,我们把握新常态,我主张还是要把握理解这三个化,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谈一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上讲是三个供给:人的供给、要素供给、效率供给。我主张在效率供给里,更多要强调制度供给,工业效率当中,决定效率最重要的还是制度供给。所谓制度供给就是改革。

总书记讲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在改革,如果你要理解到这,就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理解其中相当的成分是制度供给,那我觉得我们对供给侧改革就不陌生了。其实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改革,我们就是从供给侧开始的。比如我刚才讲了,1978年我们吃不饱肚子,那当时供给需求两方面是怎么解决的?不是让大家抑制需求,是在供给侧采取的措施。就是解散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跟土地直接结合,所以这就是供给侧的制度变革。这一个制度供给,还是那么多人,还是那么多地,我们不就是由吃饱到吃好吗?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还是在于改革。

如果我们再讲到今年,刚才李院长讲了很多,今年我们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我觉得有两条肯定会见到成效。一条,降成本。我觉得最根本的,回过头来还是总理讲的减税轻费。)总理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讲得很清晰,今年要减税三千五百亿,减费两千亿,在调研中,很多企业批评我们融资难、贷款贵、企业负担重,实体经济的问题诸多,刚才李院长也做了分析,比如我刚才说的劳动力成本上涨,比如税费的负担之中,特别是税外有费,费到了什么程度?一个地方政府,一个市一个县甚至都可以下红头文件向企业收钱,显然这是个大问题。

除了减税清费以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还是要降低两方面的成本,一个是企业用能成本,特别是电价。大家知道(曹)到美国投资,老曹跟我讲,在江苏企业工业用电一度是六毛,他说美国的一度电是合人民币两毛八,一度电就节约三毛二,生产一块汽车玻璃平均需要十二度电,…你说电价能省多少?我们国家的电价还是当初紧张…定的,我们中国的发展能力在十二五期间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现在十三五计划达到了二十亿千瓦。电不能储存,所以国家现在的发电企业是在严重开工不足,亏损,那边又限制用电,搞那么多措施,这不是问题吗?

还有一个物流成本。国家现在在实体经济当中是这样,生产成本当中,30%-40%是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占了生产成本的30%-40%,比发达国家高了一倍。10万亿人民币,如果我们能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至少有5万亿,上游是生产企业的利润,下游给消费者让利的空间,中间还是物流行业新的利润点。为什么物流成本这么高?我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物流企业还是小、散,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太低,所以还是要完善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的建设,特别是现在我们具备条件,有大数据。第二,乱消费。我曾经讲过,现在在中国,我们在不少地方你都能看见豆腐渣工程,不知道各位注没注意什么工程质量最好?经过我的评比,我认为现在工程质量最好的就是收费站,你看收费站建的,坦克都冲不过去。我说你们这个收费站是不是要按照收费一万年设置的质量标准?这些东西最后都进到了实体经济、生产成本当中。

还有一个,补短板。我们现在看中国经济,我觉得我们的短板诸多,但是我不赞成有人讲中国的短板越讲越多,把大家讲得垂头丧气,这不对。经济学在认识短板上,基本的理念,短板就是增长空间,短板就是发展潜力,所以你千万要换一个角度去看短板。短板恰恰说明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短板恰恰说明了我们的增长空间。刚才讲,我们有诸多的短板,包括衍生产品,这也都是我们的短板。文化短板、医疗短板,现在年轻人有孩子,想上幼儿园在大城市多难,进养老院多难,这都是短板。

我曾经说,去年全国出国的人是一亿两千万人,有关部门测算消费都到外面了,就算人均是一亿两千万人。这几年到国外我感觉,现在是中国消费者拯救世界。你到国外去看,买东西排队交钱都交不上。中国人现在到国外会说三句英语就够了:多少钱、我全要、还有没有。而且现在又到了一个新阶段,都不用我们去说外语,卖东西的老外都会说中国话:你好、便宜。水平高的人还会说有发票。

所以我们现在的任务是什么,我特别赞成刚才李扬院长讲的,我们每一个地区,包括整个国民经济,包括一个企业,就是要找出我们的短板,然后我们围绕着短板去补短板。所以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身的过程就是补短板的过程,而补短板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走到一个更新、更高,更加可持续发展的阶段过程,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来源:期货日报)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