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专家视野

陈凯:使投资转化为消费 现货交易场所将助推实体产业发展

2017-03-23 20:13:15 来源:互联网

前言:商品现货交易场所如何打通线上交易到线下交收的最后一米一直是业内的普遍关注的难点,长期以来,从业者也在不断积极探索、努力尝试着不同的运作模式,但诸多因素妨碍了经营者的决策,最终导致偏离商品现货交易场所的经营方向。本文试图以更深更广的视角,挖掘行业在市场中的潜力和立足点,力求让行业走向良性发展之路。

一、关于产品定位:

实际上在大宗商品现货领域,挂牌商品涵盖了工业产品和民生消费品,这两大品类有着各自的市场需求环境和经营理念。

首先在工业产品方面,尤其涉及到原材料商品,需求大多来自商家,做市商机制和B2B的商业模式让普通中小投资者只能实施针对价格的交易行为,加之商品题材比较丰富,从而将整个市场推向投机怪圈。国外成熟的现货机制已经把该类交易行为划入期货范畴,其主要功能是利用套期保值向实体企业提供抵抗风险的金融工具。当前,国内各大期货交易所对期现结合的探索更加丰富了这套体系的功能,这里不做具体解析。

民生消费品贴近生活,更加突出了日常使用的价值。而随着消费观念的不断升级,对该类商品的要求也日益精细,突出个性化在消费市场中所显现出趋势日益明显,同时也给相关产品的增值空间带来了无限遐想。具备增值空间的商品仍可细分为诸多领域,而对于商品交易场所,我们则更加关注具备垄断或稀缺属性、文化或传承属性,以及私人定制属性的商品。

选择适销对路、独居匠心的商品是交易场所的核心任务,也是首要考虑元素。未来的商品交易场所在选择产品方面不见得要做的大而全,而一定要专注于某个行业领域内的商品,要做到专业化、精细化、权威化。当一个具备题材的商品被挖掘到的时候,如果能完美的实现从源头把控到终端消费的全产业链动作,这才是交易场所的价值体现,也是符合当前形势的正确经营理念。

二、关于运营模式:

当下各行各业都在以互联网为依托,在这个背景下,运营市场的方式和手段层出不穷。即便是被马云刷屏的“新零售”概念,作为该项目执行人的王勇也最终承认“这个世界上本来不存在新零售,新零售是靠人创造出来的,今天我们正在走这条路的过程当中。给任何深入浅出定性的描述都是不完整的,最终都要靠实践不断地去探索。”

以交易所的形式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在于挖掘产品产业链条,通过线上营销,自主定价,深挖潜在客户群,精准的把商品投放到目标市场,从而实现线上到线下的完美结合,这里融入了更多的市场营销的元素,从这点意义上看,交易所的价值远远大于传统意义上的O2O概念,所处的行业地位也应凌驾于传统电商之上。因为交易所的任务不仅仅是把一个产品卖出去,更重要的是要打造出增值空间,并试图将利润反哺给参与各方,这是交易所运营模式设计的理念根基所在。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到来为交易所模式的实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而模式所起到的核心作用就是通过数据裂变获取到的客户资源得到进一步筛选,并不断扩大目标客户群体,让市场营销有的放矢,从而实现产品在目标价格附近的推送出去,这是交易所模式所要完成的任务。

而在具体实操过程中,交易所则应因地制宜,不拘泥于形式,通过构建更加丰富的消费场景,实现商品、会员、营销、交易、交收等数据的共融互通,向顾客提供跨渠道、无缝化体验,最终实现线上到线下的融合。

三、关于市场:

会员消费体制是当下各个行业所惯用的方法,即便是传统电商和交易所模式目前也在延续这种方式,其优势在于方便锁定客户,增加粘度,而交易所模式则在这一基础上加强了市场细分和层级化功能,这进一步贴近了未来市场的需求。

随着需求的不断升级,未来市场划分将更加趋于专业化和精细化,参与各方既是商品的消费者又是经营者,这在进一步加强了客户粘度的同时,也让好的商品口碑相传,渐入人心。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延伸和分析无疑也推进了这一过程的速度,而如何将现代化的营销理念和大数据技术相融合,交易所模式已经在这方面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同时这个环节也给交易所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如果把商品交易所甄选产品和模式设计的过程比喻成打造一艘装满货物的船,那么就必须要把它推向海洋,任何一种体系的建立也都要经得住市场的锤炼和考验。2017年伊始,商品交易所恰逢行业监管,从业人员纷纷对行业前景表示担忧,但笔者认为纵然行业监管力度再大,也不会打击以促进消费为目标的市场创新意识,交易场所的经营只要以他为核心,定能得到管理层的认可和支持,那么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商品交易场所将在助推实体产业过程中大放光彩!

商品现货分析师 陈凯

 

来源:互联网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