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2 19:28:13 来源:互联网
8月18日,“2016第二届中国(上海)互联网金融峰会”在沪举行,本届峰会以“自律、监管、合规”为主题。与会期间,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院长、上海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会长吴弘接受了思客专访,就互联网经融市场、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干预以及风险预防等问题发表了深刻的见解,以下为专访实录:
思客:
您在以往的采访中指出,互联网金融是突破金融压抑与传统金融体系的利器。但现实中P2P的问题层出不穷,被指责为劣币驱逐良币。您认为根本问题在什么地方?
吴弘:
虽然说互联网金融不等于P2P,但是,在我们国家P2P有一些出乎意外的发展,这可能也是市场中对金融压力的强烈反弹,刚好互联网这个方式在金融的使用中突破了原有的传统的监管模式,使得P2P蓬勃而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需求。但是由于管理部门缺乏经验,市场也准备不足,所以就形成了一些问题。
首先,尽管P2P这个模式适应了市场需求,但市场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的P2P,所以市场是有一个选择的问题。如果市场上数量过多过滥的话,就会产生恶性竞争,这个恶性竞争循环下来,就会有一些非法的、侵害他人利益的方式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必然要淘汰一部分。这两年来,淘汰的数量还是相当高的。
另外,也要看到,因为市场正处于转型期,确实存在着管理上的漏洞,即使没有P2P的出现,也会有不法分子利用市场上出现的其他的新现象来进行违法活动,比如私募领域,而且也不只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其他行业也会有。只是因为P2P问题比较集中,所以给人的印象比较深而已。随着我们市场的初步规范,包括监管的加强,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所以总的来看,经过市场的一个正确的选择,能够生存下来的P2P,那才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
思客:
当前,解决互联网金融领域面临的诸多问题,市场选择和政策调控,哪方面更为重要?
吴弘:
就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来看,总体上市场是决定因素,政府是发挥重要作用,但在不同的阶段确实也有所侧重。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初期,更多的是发挥市场作用,可能是市场起完全的作用,政府基本上是调研、了解、熟悉的过程。随着市场的深化,也会对政府的干预提出要求。就目前这个阶段,是政府的适度干预比较重要,当然这个适度到什么程度,政府也在不断的探索之中。
所以我认为,经过第一个阶段的完全市场调控,到第二阶段,比较侧重于政府的制度改革,那么到了第三阶段,我们就会摸索出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度”,那就是真正的是市场起决定作用,政府在调控干预上发挥重要作用。
思客:
这个度究竟在哪里?
吴弘:
我们在金融监管里面经常会讲这个问题,这个度在哪里?市场能解决的,尽量让市场解决,市场上解决不了的,那要政府来做。具体到金融,特别像这种新类型的金融,我们需要掌握几条线,第一是防范风险为主,只要不出大的风险,通常不过多干预。第二是针对系统性的风险,要有比较强的干预。
政府的干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包括强制的管制,包括对市场的准入的限制,甚至包括对投资者进行提示,是多种角度的。如果只是涉及到少数人问题,而且这个少数还具有一定的风险识别和承担能力,那么政府适度的进行提示性干预就可以了。而一旦涉及到公共利益,政府通常要做比较多、比较大的干预。
思客:
您认为目前达到系统性风险的程度了吗?
吴弘:
从目前来看还没有。现在互联网金融还不至于发生系统性风险,毕竟它的量极其有限。虽然互联网金融的规模很大,覆盖人数很多,但金融总量是很小的,目前还不足银行体量的10%,这种情况下,基本上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一家大的银行我们叫系统重要性银行,如果倒掉一家,全世界都可能会震动;但P2P倒掉几百家,社会也不会有什么大的连锁反应。当然有一些大的P2P,会产生一些社会性风险,或者叫群体性风险,但那远远不是系统性风险。
但互联网金融中的第三方支付是不一样的。第三方支付涉及到公共利益,全国有那么多老百姓在使用,倒掉一家是不得了的,所以政府早就用牌照的方式进行了准入管理,没有牌照是不允许经营的。这就是为了保障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多种多样的,它的潜在风险也是不同层次的,所以政府对它的管理,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思客:
在预防风险层面,您认为政府应该侧重于监管还是政策引导?
吴弘:
应该讲这两方面都有。去年7月十部委的文件里面,本身就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引导,还有一部分是监管。我想这两方面都还是有必要的。
鼓励引导的本身也是规范的要求,包括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向互联网转型,鼓励规范新的机构去发展互联网金融,包括在监管上给予一定的空间,这也是鼓励。但是必要的监管是需要的,我们社会、市场也在呼吁政府监管,这个蛮有意思,当然主要是因为像P2P这类金融产品中出了一些问题,所以这方面还是需要监管,使得互联网金融的市场能够纯洁啊,能够真正的满足市场对互联网金融的需求。
思客:
也有从业者不认同强调监管,认为是让企业在戴着镣铐。那么目前的监管是否遇到了困境?
吴弘:
监管部门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初期作为不多,但是不等于说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就可以为所欲为。目前的监管困境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新的监管没有建立,二是在要需要管理的时候,它采用老方法来管理,这实际上却不利于新事物发展,所以会让行业感觉管制太多。
所以从监管的角度来看,要创新,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来管理新的金融,这个对监管是个挑战,当然对被监管者,也就是这个行业本身来讲,也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思客: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未来,您认为良性发展的重要节点在哪里?前景和方向何在?
吴弘:
互联网金融是对市场的需求的应运而生,所以市场本身应该有个自然淘汰和选择的问题。随着监管和规范的不断的出台,这个行业也会慢慢的健康成长起来,当然监管是需要创新的。
在未来的规范、法制和监管之下,互联网金融仍然会有它的广阔天地的,仍然可以根据社会需求来发展。当然,竞争也仍然会存在的,因为传统的金融机构不会倒掉,也会拥抱互联网去转型。我们对互联网金融在未来规范之下的发展还是充满信心的。
思客:
互联网金融已经从最初的“三无”行业,逐渐通过政策规范化了。而在中国,政策对于金融行业的影响因素很大。您对于目前的政策走向如何解读?
吴弘:
目前整个金融行业的监管有所收紧,这个是有共识的,在这种背景下,又逢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在专项整治阶段,有所收紧也是正常的,但这种收紧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不同阶段的形势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状态,以及经济、市场对新金融的需求而发生变化。就监管政策而言,它本身是动态的,所以我想,未来的走势我们还是要持续观察的。
思客:
您本人是否购买过互联网金融产品,或者接受过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有风险上的担忧吗?
吴弘:
用得不多,偶尔也会使用第三方支付。
互联网金融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小额的、灵活的,也就是说我们愿意,也有能力以小额财富为代价去承担一定的风险。但如果你要我在互联网金融上做大额的消费,恐怕我现在还不敢。这个不敢的原因,还是出于安全性的考虑。
至于安全性,技术的进步应该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但监管也必不可少。不是说我们要完全躺在国家的担保责任之上,而是一方面,监管的完备性会为金融消费者提供安全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监管同时也会促进技术的完善,为技术提供一个良性发展的环境。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即使在未来很安全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要有风险意识。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