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专家视野

把握关键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07-21 16:57:43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是容忍经济增速下滑甚至失速,因而需求侧的刺激政策也应相机选择,所以中央政府一直没有放松需求侧管理。但是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中长期目标和经济增长短期目标之间如何博弈、对政府改革与增长之间如何精确把握提出了挑战。

  自去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闻达于中国政策体系。在廓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些相关概念后,供给侧改革如何突破、怎样落地无疑成为社会关切。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沉淀,社会各界对供给侧改革“是什么”了然于心,并且基本厘清了供给侧改革应“如何做”。

  进入下半年,中央再次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然其已成为当前改革的施政重点,并预计将不断得以深化。

  仅从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主持召开的经济学家座谈会的强调就会找到依据所在。习近平给出的总基调是“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力”,同时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李克强则强调“适度扩大总需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中国经济行进在关键的路口上,是继续用需求管理政策维持高增长并拖延和累积问题;还是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容忍暂时的经济增速下滑,面对并解决多年累积的存量问题,努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笔者以为,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中国经济必须承受阵痛、除旧布新,方能凤凰涅槃。因而中央最高层的如是判断是对中国经济自信的表现,是谋定而后动的战略抉择。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进的改革,它就是为解决经济结构问题而生的;而经济结构问题,一方面表现在存量要调整,另一方面表现在增量要优化。对于如何推动供给侧改革,中央明确要求,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作用,一方面遵循市场规律,善于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要勇于承担责任,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都要勇于担当。

  每遇经济下滑,需求管理基本是政府的政策取向,无外乎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入手,实质上是加大货币投放力度,这种短期刺激政策,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实体经济产能过剩、“僵尸企业”较多、以高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房地产库存过大、地方政府和企业高负债、企业效益下降、影子银行过度发展、银行不良资产率上升、金融风险累积、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贫富差距拉大等副作用和后遗症。同时,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也在递减。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是容忍经济增速下滑甚至失速,因而需求侧的刺激政策也应相机选择,所以中央政府一直没有放松需求侧管理。但是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中长期目标和经济增长短期目标之间如何博弈、对政府改革与增长之间如何精确把握提出了挑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速,关键要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笔者以为,在如下领域值得期许。

  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尊重和维护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

  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绝大部分经济结构性问题都与财税体制有关,如“僵尸企业”的大量存在就与财税制度的支持有关。故要抓住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强地方发展能力、减轻企业负担等关键性问题,加快推进财税制度改革。

  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很多经济结构性问题也与金融体制有关,如杠杆率高就与金融体制密切相关。坊间也一度传闻,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将提速,央行将寻求掌握宏观审慎监管主导权,更倾向于参照英国央行的金融监管架构。

  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非国企相比,国企更易形成产能过剩和高库存,更易通过高负债寻求高速发展。故解决产业结构等结构性问题须大力推进国企改革,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等。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须在全社会形成对短期经济增长目标有相当容忍度的共识,否则经济政策将钟摆于改革和刺激之间。笔者以为,以上中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调,意在向外界精准地传达:必须坚定不移地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是主要矛盾,是主攻方向。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