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7 来源:
流通产业税收占全国税收近六分之一、城乡流通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商贸流通企业全球布局提速…… 商务部近日发布的内贸流通“十三五”成绩单显示,五年来,我国内贸流通实现快速发展,在引导生产、扩大消费、繁荣市场、保障民生、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流通产业增加值仅次于制造业。流通产业增加值稳步增长,占GDP的比重逐步提升。2019年,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合计为13.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为13%,仅次于制造业位于第二。 (二)流通产业税收贡献近全国1/6。2019年,流通主要行业缴纳税收2.5万亿元,占全国税收近六分之一,仅次于制造业,成为我国税收的重要来源。 (三)流通是市场主体和就业人数最多领域。2019年,流通领域拥有各类市场主体近8200万个,占全部市场主体近七成;流通领域吸纳就业超过2.2亿人,比2015年增长了40.7%,占总就业人口数量近3成,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四)网络零售额稳居全球第一。网络零售额由2015年的3.88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0.63万亿元,增幅高达174%。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在社零总额中所占比重由10.8%增长至20.7%。2020年前三季度,该比例进一步上升至24.3%。 (五)流通效率稳步提升。流通信息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明显提升,流通效率明显提高,成本进一步下降。2019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为14.7%,较2012年下降3.3个百分点。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中,标准托盘循环共用稳步实施,使货损率降低20%-70%,企业综合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0%。 (六)城乡流通发展差距逐步缩小。2016-2019年,我国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为9.5%,高于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7.9%的年均增速。从人均消费支出来看,2016-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速为9.6%,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0%的年均增速。 (七)商贸流通企业全球布局提速。“丝路电商”初步完成由点到面,连线成片的全球布局,2019年与22个伙伴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7.9%。健全促进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促进流通对外投资。2016-2019年,流通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935亿美元,约占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的14.7%。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全球布局加快,海外仓数量超过1000个。 (一)健全商贸流通网络,打通经济循环堵点。 持续推动传统商业实体转型升级,统筹区域、城乡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升级完善流通网络,进一步降低了流通成本、提升了流通效率。 一是升级完善批发零售网络。推动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积极培育商产融合产业集群和平台经济龙头企业。2019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超过4000家,成交额达11.2万亿元。推动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加快零售企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二是补齐农村流通网络短板。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为抓手,加快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助力建设农村现代市场体系。截至目前,电商进农村地区建成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和物流配送中心212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3.7万个,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接近100%。 三是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在全国40个城市开展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建设高效集约、协同共享、融合开放、绿色环保的城乡高效配送体系。截至2019年底,重点推进城市新建末端配送网点18000多个。 四是健全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快推进农商互联,积极构建上联生产、下联消费的农产品供应链;截至目前,推动各地共建设257个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9613个零售市场,确定57家全国公益性农产品示范市场,初步形成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同时,加强农产品冷链建设,降低农产品损耗。 五是建设城乡便民服务网络。发展品牌连锁便利店,加强菜市场建设改造,推动建设和改造城乡便民服务中心、街区生活服务集聚中心和农村生活综合服务中心,不断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建设。2019-2020年,支持326个菜市场建设。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品牌连锁便利店新开门店1.2万家,门店总数达16.7万家,销售同比增长约5%。截至目前,全国共建成5000多家城乡便民中心。 (二)推动流通创新,促进流通与生产深度融合。 推动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供应链、网络零售、智慧商店、共享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流通成为创新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高效衔接生产与消费是流通创新的重要方向。 一是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推动出台并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在258家企业和55个城市开展试点,引导传统流通企业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加速转型,推动企业产供销、上下游协同发展,提升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涌现了一批快速响应市场、供需精准匹配的供应链新技术新模式。 二是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互补。积极构建电子商务示范体系,先后遴选三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两批108家数字商务企业,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增至127家。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线下延伸拓展,引导实体企业更多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2019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34.8万亿元,是2012年的4.3倍。2020年举办第二届“双品网购节”,带动同期全国网络零售额4300亿元,同比增长20.8%,参与商品好评率达98%以上。 三是发展流通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推动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广泛应用,促进线上教育、互联网医疗、远程办公、“云”上展会、直播带货、无接触配送,以及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大力推进跨界融合,发展“制造型零售业”或“零售型制造业”。特别是无接触配送、无人零售等引领世界潮流,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障居民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加快流通领域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诚信体系、监管体系建设,深化流通“放管服”改革和对外开放,持续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打造联通内外的流通网络,国内国际市场联动效应日益增强。 一是深化流通“放管服”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配合全国人大出台《电子商务法》,完善跨境电商等法律规定;颁布实施《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全链条深化汽车流通体制改革,打破品牌授权销售单一体制,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取消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资格审批,将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审批下放至地市级人民政府。探索并推广全链条、跨区域物流标准化等典型经验和模式,流通标准体系、信用体系加快推进,连续16年举办“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 二是扩大流通对外开放。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中批发和零售业已基本放开,引导和鼓励外资投向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农村连锁配送、托盘及集装单元共用系统建设等内贸流通领域。2016-2019年,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合计实际利用外资488.3亿美元,约占非金融类利用外资总额的9.2%。 三是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出口转内销。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扩大至86个城市及海南全岛。进博会等平台溢出效应不断放大,第三届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促进了更高水平“买全球、卖全球”。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商务部将推动内贸流通数字化、智能化与跨界融合,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全面促进消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同时,推动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