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行业新闻

保交所发布结算银行管理办法 填补保险要素市场结算空白

2017-11-09 21:21:50 来源:搜狐财经

 

    上海保交所已与9家银行合作定制开发专属的银保资金划付系统,此次办法的发布则是在规则层面明确了保交所结算银行的准入标准和管理要求,并从资格申请、业务开展、风险管理措施等方面对结算银行进行了具体规范。

          116日,上海保险交易所正式对外发布《上海保险交易所结算银行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旨在建立保险交易领域的集中交易结算机制。

    据了解,保交所打造的具备保险行业鲜明属性的结算和银保资金划付系统,填补了我国保险要素市场结算领域的空白。

    保险业结算体系标准化建设再进一步

    据上海保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办法建立了保险交易领域的集中交易结算机制,夯实我国保险业标准化场内公开交易市场建设的结算基础,标志着我国保险业结算体系标准化建设迈出坚实一步,对形成我国多层次保险市场体系做出了有益探索。

为提高交易结算效率,保障业务平稳运行,交易所一般都会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和行业特点选择符合要求的银行作为合作银行,并会出台相应的办法进行管理。

    上述负责人介绍称,作为保险市场唯一的交易所,上海保交所已与9家银行合作定制开发专属的银保资金划付系统,此次办法的发布则是在规则层面明确了保交所结算银行的准入标准和管理要求,并从资格申请、业务开展、风险管理措施等方面对结算银行进行了具体规范,有利于深化保交所与银行机构的业务合作。

    根据办法,申请成为上海保交所的结算银行,需要成为上海保交所会员;符合银监会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资产负债比例等规定;拥有全国范围内的本行实时汇划系统等要求。而如果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发生亏损;不符合银监会关于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资产负债比例等指标的要求等情况,则上海保交所可能采取暂停在该行的资金结算业务、变更或注销业务权限、取消会员资格等风险管理措施。

    结算是交易所核心功能,也是交易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长期以来,由于缺乏集中统一的基础设施,我国保险业在结算方面存在业务效率低、运营成本高等痛点难点。

    据了解,针对上述情况,作为国家级行业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平台,上海保交所自成立之初即开始积极布局保险结算领域,在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保险产品非标准化、交易时间连续化、交易对手全球化等特点,利用后发优势和最新科技成果,初步打造了具备保险行业鲜明属性的结算和银保资金划付系统,可支持多周期、多方式、多币种的结算,能为保险行业各项业务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灵活多样、安全可靠的结算服务,填补了我国保险要素市场结算领域的空白。

    目前,上海保交所已在地震巨灾保险业务中为共保体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结算服务,并在再保险、财产险共保、保险资管等多个领域积极推进结算服务。

    另外,除境内结算外,上海保交所还实现了跨境结算,具备自由贸易账户结算、境外保证金收取等功能。

    坚持四大定位

    自从20166月揭牌以来,上海保交所动作频频:201611月,上海保交所保险资产登记交易平台试运行,首批产品成功上线。该平台首批用户包括寿险公司、产险公司、养老险公司、保险资管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20余家。太平资管、长江养老成为首批在平台发行产品的产品管理人,首批发行的两只资管产品发行注册总规模78.8亿元,首期合计发行及登记规模16亿元。今年3月,上海保交所联合9家保险机构成功通过区块链数据交易技术验证。8月,保交所发布《保险账户管理暂行办法》,旨在建立我国保险交易领域的保险账户规则体系,为规范上海保交所交易参与人的各项交易活动、提高保险行业账户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和标准化程度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过去的一年是保交所的基础建设年,主要是打基础、做规划、建平台。目前有些产品已经初步上线试点,在年底前还会有一些新的产品或系统上线。保交所不会轻易动用统一监管规则要求交易,保交所更多愿意用市场化的方式,通过跟市场的结合形成交易。保交所董事长曾于瑾此前表示。

对于保交所的定位,曾于瑾称,第一,保交所不是保险公司,做平台不做承保,不承担风险;第二,保交所做标准化的产品交易,不做非标准化的交易,非标产品本身就很复杂,不是所有的保险产品都可以到保交所。第三,做公开市场不做封闭市场,保交所是保险业的公开市场,交易规则是公开透明的,要有充分的信息披露,在保交所挂牌交易的产品,必须以保护投保人为优先原则。四是做科技型的交易所,不做传统的交易所。

    曾于瑾介绍称,目前保交所正在推动标准化的场内公开交易市场的建设,一方面通过公开交易、集中交易,提升保险市场公信力。另外一方面,通过产品的标准化,简易化和便利化,以及通过科技金融手段的运用提高保险市场的效率。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