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行业新闻

清整再袭 国家智库专家为大宗商品行业“指路”

2017-01-18 19:18:22 来源:期货日报

随着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下称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元月9日的一声“炮”响,新一轮清整(“回头看”)的脚步声急促地传来。一时间,包括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下称大宗市场)在内的各类交易场所又变得人人自危起来。

  在此环境下,看清大势方能处变不惊。元月1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两位市场权威专家——任兴洲、廖英敏,站在政策与市场两个层面,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就大宗市场如何配合与应对清理整顿,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提出多方面建议。

  13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下称中物联大宗分会)在北京举行2016年年会,包括各类交易场所在内的多家会员单位的代表以及专家学者等近百人参会。

  针对新一轮清理整顿背景下,各类交易场所方面所产生的疑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在此次年会上表示,此时更要看清国际国内大形势,站在更高的视角看问题。“大家觉得形势很严峻,但其实对规范的企业来说可能反而是个大好事。”任兴洲说。

1.jpg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任兴洲表示,开展新一轮清理整顿并不会是中国证监会及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的“拍脑袋”决策,而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下去寻找与处置金融风险点。在这类市场里,混乱的那部分才是风险点,只有把那些害群之马剔除掉,才能彰显好的交易场所的价值,“千淘万滤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她认为,多年来大宗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许多浑水摸鱼的交易场所出现地下对赌、单纯炒作甚至更加严重的问题,败坏了整个市场的名声。没有一个国家会允许市场如此混乱,因此,中国证监会和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联手治理大宗市场是十分有必要的。

  任兴洲说,面对清理整顿的“疾风骤雨”,大宗市场的行业协会应引导行业开展自查、自纠、自律,看是否存在过激的交易模式,是否过多地“脱实向虚”,或者存在风险承受能力严重不足的高危客户……首先要使自己“稳”下来。

  目前,国发38号文和国办发37号文依然有效,所以一些因亏损而投诉甚至闹事的投资者也会按照这两份文件找交易场所的漏洞。交易场所应该自律,面对清理整顿不要选择对抗,而要有合作的态度。在自查过程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应多依靠行业协会和专家,实在拿不准就稍微地稳一稳。

  任兴洲认为,大宗行业应向监管部门描述什么样的交易场所应鼓励创新,有理、有据、有节地提出一整套建设性的意见。在她看来,这样的交易场所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和非常好的产业客户基础,在交易的基础上还探索更多增值服务。在系统性基础研究的基础上,行业协会可向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另外,行业协会应组织搜集大宗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典型案例,不仅要宣传出去,还要形成对政策有影响力的建议;建立行业标准及信用体系,大力开展人才培养,为行业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期货证券研究室原主任廖英敏认为,面对新一轮清理整顿,大宗行业应该持积极应对的态度。

2.jpg

  一是行业协会应积极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地方政府沟通,配合清理整顿,并向其汇报市场规范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果。

  二是行业协会应带领会员单位学习相关政策,找准市场的主要风险点。

  三是各交易场所应自查漏洞,完善交易模式、规章制度,提高规范发展的程度,把挑战变为机遇。

  廖英敏认为,2017年是大宗市场的规范年,但是规范当中还要创新。创新不是为了规避38号文、37号文限制,也不是为了多创收,而是为了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如果经济发展离不开大宗市场,那么大宗行业也就不用再担心清理整顿。

  她表示,大宗市场创新的落脚点有二:

  一是提高市场效率,使资源配置最优化,形成合理价格。而要形成合理的价格,需要有公开透明的市场、及时的信息、集中的交易、大量的供求,应该以如何生成合理价格来决定交易方式。

  二是通过整合资源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要使过去批发市场的“三现”,即现货、现金、现场,实现电子商务信息化,把信息、交易、物流、加工、金融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降本增效”。只有这样,大宗行业才能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其在社会上的地位才会稳固。

(来源:期货日报)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