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8 来源:
中国农业品牌的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前行的,由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兴始,一路筚路蓝缕,风雨兼程,至今,大步跨越四个阶段,昂首迈向第五个阶段,成功探索出一条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品牌建设发展道路。 1、农业品牌萌芽期(1992-2000年)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珠海提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品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这是我国领导人首次强调中国自有品牌的概念。同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提出我国农业应当在继续重视产品数量的基础上,转入高产优质病重、提高效益的新阶段。1996年国务院印发《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提出“实施名牌战略,振兴民族工业”。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大幅度增长,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重要判断,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主要农产品长期短缺历史基本结束,农村经济活力逐渐增强,这为农业品牌起步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和市场机遇。 此阶段,我国开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一系列搞活、开放政策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批农业企业开始创建,如蒙牛(1999年成立)、双汇(1998成立)、思念(1997成立)、鲁花(2001年)等,这些企业开始从单纯生产型转为生产经营型,逐步建立起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机制,品牌打造意识逐渐崛起,为农业品牌创建奠定了基础。 2、农业品牌起步发展期 (2001-2008年)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期,有几个标志性的品牌相关事件。一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动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二是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三是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培育国际知名品牌要求;四是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产品品牌”,强调“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品产品”;五是2006年农业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推动农业品牌化,强调推进农业品牌化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在此背景下,农业企业快速发展,企业数量急剧增加,企业逐渐意识到品牌在消费市场的带动作用,各地涌现出大批龙头企业品牌。同时,政策层面的推动,各地开始聚焦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个别地区品牌创建意识觉醒,例如,“五常大米”、“赣南脐橙”于2003年开始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烟台市苹果协会2002年正式成立,并将“烟台苹果”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开启区域品牌发展之路。 3、农业品牌多元发展期(2009-2016年) 2009年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论坛”召开,这是国内第一次聚焦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方法和路径的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产品品牌大会”召开,此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呈星火燎原之势,逐渐成长起来。特别是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实施品牌强国战略,品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品牌建设做出重要指示,2014年“三个转变”的提出,为中国品牌建设指明方向,也为农业品牌打造提供了根本遵循。 此阶段,从中央到地方,各县域特色产业争相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发展。随着区域公用品牌的崛起,农业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分享区域品牌发展的红利,得以快速增长,且由加工型企业品牌为主向初级农产品生产及流通品牌转变。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区域品牌初步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4、农业品牌快速提升期(2017-2024年) 2017年2月,农业部印发《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并将2017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自此开始,国家层面关于农业品牌相关的政策、意见、通知等文件密集印发,2018年提出品牌强农意见,2019年一号文件提出创响“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实施农业品牌行动,启动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建设,2020年提出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发布《中国农业品牌发展报告》,2021年提出新“三品一标”,启动脱贫地区农业品牌帮扶工作,2022年印发《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2023年印发《《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全面推动脱贫地区农业品牌建设。 此阶段,随着中央地方对农业品牌的高度重视,逐渐形成了一套品牌打造的方法和逻辑,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因势、因地、因时制宜地打造了一大批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带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极大地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5、品牌深入发展期(2025-) 伴随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管理技术与农业农村的渗透交叉与深入融合,农业农村机械化、数字化水平将大幅提高,农产品将趋于高度标准化和品质化,农业品牌将聚焦核心竞争力向深层次发展。 未来,农业品牌打造将更加深刻地理解把握市场规律和品牌发展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产业发展为目标,聚焦品质提升、市场开发、多元化渠道拓展、高水平营销、海外推广等关键环节发力,全面提升农业品牌核心竞争力。 当前,各地方对农业品牌创建积极性较高,但仍存在不知从何抓起、难以激发企业能动性、无法形成系统创建方法等问题。这要求中央层面要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以打造世界农业品牌为目标,强化统筹,综合施策,发出更加强劲的政策信号,聚集各方力量,打造精品农业品牌。同时各地方应将农业品牌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引进外部智力资源,形成中长期品牌建设发展规划;加强制度化建设,行程品牌培育、发展和促进机制,推动品牌创新发展;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品牌组织,明确职责分工,将品牌工作分解到部门,真正做到工作能落实、资金能到位、效果能监督,进一步激发农业品牌对产业的强引领作用。 2、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 近年来,有一些农业品牌强势发展,品牌竞争力持续提升,知名度影响力不断加大。鼓励优秀农业企业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下,积极开拓国内大市场,促进内循环是农业企业品牌未来发展方向。同时,要突破创新,积极开拓境外市场,提升中国农业品牌国际竞争力,如积极参加境外展会,例如全球水产展、俄罗斯国际食品展、法国SAIL国际食品展等全球有影响力展会。 3、持续发挥品牌拉动作用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仍有部分地区脱贫后存在产业发展乏力、市场拓展不足等问题,应以品牌为抓手,聚合高校科研院所等智力资源、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媒体资源、展销洽谈等推广资源、线上线下等渠道资源,以品牌促进资源要素集集,拉动脱贫地区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形成内生成长动力,实现乡村振兴。 4、创新投入品牌数字体系建设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未来的农业品牌将走向科技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品牌与消费者的匹配更加精准,定制化品牌农产品走入寻常百姓家,品牌数字体系的建立将极大降低企业品牌运营成本,提升精准服务效率。当前来看,品牌数字体系尚在构建过程中,需在投入、运行、使用、监管、保护等方面有所创新,加快品牌数字化水平建设进程。 作者简介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原一级巡视员、副司长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