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中物财经

朱太辉、张彧通|银行数字化服务乡村振兴的五大抓手

2023-10-12 来源:

 导读

 
前文的分析表明,在当前的形势下,数字化转型驱动“双链联动”模式——金融服务供应链和乡村产业供应链联动,是银行特别是农村中小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可行模式。“双链联动”的核心是要,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金融服务链和乡村产业链“人、货、场”的相互转化联动,进而实现双链在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方面的高效协同循环。
   从实施路径来看,推进农村金融供应链与乡村产业供应链“双链联动”,需要用好五大抓手数据抓手,与数字乡村治理协同,强化数据收集利用;产业抓手,与核心实体企业协同,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生态抓手,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协同,提升生态、场景、科技赋能;渠道抓手,与乡村服务下沉协同,渠道联动、线下网点、移动服务、金融村官是重点。合作抓手,打造两大基础设施:行业技术基础设施,满足农村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需要、跨区域服务乡村产业链的业务协同需求。
微信截图_20231012135322.jpg
本文是“农村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振兴研究——兼论“双链联动”模式创新”的部分内容,原文刊发在人民银行系统期刊《南方金融》2022年第5期。


前两篇文章“农村中小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困境与出路”、““双链联动”破解银行服务乡村振兴困局”,将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与全面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相结合,在分析当前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中小银行农村金融发展困境与根源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数字化转型下农村中小银行赋能乡村振兴的“双链联动”模式——金融服务供应链和乡村产业供应链联动: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双链“人、货、场”的相互转化联动,进而实现双链在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方面的高效协同循环。

 

从实施路径来看,数字化赋能农村金融供应链与乡村产业供应链“双链联动”,需要用好五大抓手:数据抓手,与数字乡村治理协同,强化数据收集利用;产业抓手,与核心实体企业协同,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生态抓手,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协同,提升生态、场景、科技赋能;渠道抓手,与乡村服务下沉协同,渠道联动、线下网点、移动服务、金融村官是重点。合作抓手,打造两大基础设施:行业技术基础设施,满足农村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需要、跨区域服务乡村产业链的业务协同需求。


一、数据抓手

与数字乡村治理协同,强化数据收集利用

 

1. 为数字乡村治理提供工具,强化数字化服务的数据基础

 

各地的农村中小银行往往会参与本地治理。农村中小银行可以通过为数字乡村治理提供信息查询、政务服务入口等工具,实现获客、粘客。


第一种是综合治理工具,集业务应用、数据汇总、互联共享、展示分析、监督审计和决策指挥于一体。第二种是政务治理工具,实现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的渠道融合,触达非农商行客户。第三种是产业治理工具,对接特色产业平台,实现产业链向生态链延展,助推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2. 与乡村振兴数据治理基础设施强化合作,善用全量数据

 

一是积极参与信用数据专题库建设,协同推进“数字信用”。抓住建设数字乡村公共数据平台的契机,打造农村信用数据专题库,实现信用数据的全汇聚。一方面,构建“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农信主推”的农村信用数据专题库建设机制,在政府层面实现数据共享汇集、在部门层面实现技术支撑管理、在农信层面实现专题数据治理。另一方面,立足于对乡村公共数据平台的原始数据进行集成、清洗、脱敏和归集,善用农业农村、商务、民政、公安、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数据以及国家基础数据库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


二是强化行内大数据平台与乡村应用支撑平台的互动,提升涉农信用信息使用效率。数字乡村应用支撑平台提供丰富的业务功能标准化模块和编程接口,包含用户身份认证模块、业务流程模块、信用信息模块等基本功能模块。农村中小银行应强化行内大数据平台与支撑平台的互动,统筹运用农村信用专题数据库和行内数据,实现数据利用效率的持续提升。

 

3. 与数字乡村治理的外部数据源开放共享,活用行内数据

 

一是强化数据共享认知,提升存量行内数据的效用。在农村中小银行广泛大力推行整村授信、城镇信用体系建设和农牧民建档授信等工作的基础上,将所获得的各类行内数据与外部信用体系的数据共享,巩固信用体系建设成果,进一步助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从而实现反哺农村金融业务的目标。


二是强化数据层面的政银合作,打破涉农数据孤岛。一方面与市场监督管理局、住建、人社、财政、卫健委、税务局等省市级政府部门拓宽“总对总”合作渠道,以“政务+金融”理念积极探索数字金融转型,不仅开展企业工资代发、代理工商注册登记和代办营业执照等多项业务代办,而且立足各类政府数据创新贷款产品,开发税务贷、公积金贷、产业贷等各类产品。另一方面与政府机关(农业农村等)、产业服务机构(广电网络等)、金融交易组织(产权交易、融资担保等)单位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协议,深化信息和渠道共享合作。


三是引入外部数据聚合服务商,不断丰富数据维度和覆盖面。除了接入涉案涉诉、运营商、个人征信、企业纳税等政府和公共数据源以外,还可以有条件地选择接入第三方数据聚合平台,更好的满足农村中小银行对行外海量数据的采集、加工、整合、应用需求,为基于实际业务场景的数据指标和标签体系提供有益的数据补充。


四是活用三资平台、新农直报平台,推动产业数字化赋能农村金融新模式。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农业农村部在各地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试点,实现农村集体资金、资源和资产的监管。尽管各地三资平台的建设模式和使用职权有所不同,但是三资平台对于农村集体资金、资源和资产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可以非常好地完成整村授信、整族授信、整产业授信的数据收集工作。此外,还可以直接登录使用由国家农业农村部建设的专门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官方管理服务平台——新农直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平台,通过主体直连、信息直报、服务直通、共享共用,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点对点对接信贷、保险培训、生产作业、产品营销等多项服务。

 

(二)产业抓手:与核心实体企业协同,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


二、产业抓手

与核心企业协同,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

 

1. 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合作,为乡村产业供应链赋能

 

农村中小银行依靠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合作打破城乡信息不对称、提升乡村产业供应链效率。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向乡村产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产业链赋能贷”等创新型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帮助他们低成本地参与“供应链核心企业”改造的乡村产业供应链;另一方面,直接向乡村产业供应链开放金融供应链环节,通过共享乡村主体的数据、线上线下的流量、普惠金融服务点等多元渠道,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参与改造的乡村产业供应链形成协同。

 

图片

图1 农村中小银行参与供应链数字化赋能模式

 

2. 赋能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供应链协同程度

 

农村中小银行可以直接参与实体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向实体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贷”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专门用于支持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向产业企业开放应用平台、数据平台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并共享乡村主体的数据、线上线下的流量、普惠金融服务点等多元渠道,与此同时也可以获取实体企业所在产业的信息,从而提升产业链协同程度。

三、生态抓手

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协同,强化金融服务生态

 

1. 以场景为主导,全面构建农村普惠金融特色生态

 

在金融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的资源禀赋存在差异,各有优势。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成本低,金融风险控制能力强,但技术基因不及互联网科技公司;互联网科技公司则在技术上有核心禀赋,在跨界联动、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互联网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协同推进,可以更好地实现技术、场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


农村中小银行可以以场景为牵引,全面构建普惠金融特色生态。整合行内金融产品和服务能力,形成标准服务输出,搭建金融、电商、物流、民生、政务等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政府端连接、同业端共享、企业端赋能和客户端直达,将金融服务融入政务、民生和社会治理。

 

2. 借助科技公司技术优势,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相对于金融机构自建金融科技、推进数字化转型来说,以金融科技公司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拥有更加成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更加多样的数字化渠道。


金融科技平台建立产融互动的基础设施和生态,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行业融合发展。一方面,金融科技平台可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据存储和分析、金融科技操作系统、营销渠道等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金融科技、金融机构、企业个人之间供需交互、对接和迭代的效率。另一方面,依托开放平台和基础设施,打造技术与金融、金融与经济良性循环的生态:科技公司的服务嵌入金融机构业务流程,并帮助金融机构将业务流程嵌入消费流程和企业经营流程。科技公司、金融机构、企业居民之间的共生关系不断加强,并形成“金融科技——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个人消费”、“金融机构——企业经营”、“企业个人—金融科技”之间持续的双向赋能。

 

四、渠道抓手

与乡村服务下沉协同,强化线上线下业务联动


1. 做强做优金融服务网点

 

一是实现网点智能转型,实现跳出银行做银行的服务转型。充分发挥网点网格化辐射作用,针对农村具体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便捷性的金融服务产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和信贷渗透率。应当优化网点服务流程,提升农村金融网点规范化建设水平,优化客户体验,打造网点服务品牌标杆,提高农村人员对金融服务的可得性。网点转型主要是为了反哺金融主业,重点是获客、黏客,提供的应该更多是刚需的、稀缺的服务资源,例如生活缴费、康养、医疗、教育等,需要和第三方深度合作。


二是大力发展创新社区银行,推动线上线下服务渠道融合发展。在大力发展手机银行的基础上,立足服务社区,打造线上线下、有形商品和无形服务融合的本地生活综合服务平台,将传统银行服务从线下延伸至线上,金融服务跨界至生活服务,社区居民线上下单、线下提货,能够以优惠的价格享受高品质的生活服务或商品,为居民搭建了值得信赖的生活平台。社区银行还具有免收额外费用、资金实时到账、银行增信、综合金融服务等独特优势,为商户搭建免费电商平台、为农户搭建快捷销售平台。


三是运营升级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实现金融服务与其他服务深度融合。在充分发挥服务点现金取款、现金汇款、转账汇款、代理缴费等基础金融业务优势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与拥有大量生态场景和科技能力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将民生商品、便民服务、互联网医院、物流配送等各项电商、健康、物流产品和服务嵌入站点,实现金融服务、生活服务的融合。

 

2. 做深做透移动金融服务

 

大力拓展移动信贷上门服务。信贷员或者综合营销人员手持移动终端,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为客户上门提供两方面金融服务:一是提供移动信贷业务,二是综合营销移动展业。

 

3. 做好做细金融村官制度

 

作为乡村有效治理的一部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农村金融服务需要金融村官制度做好做多。尽管网点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客户经理不断移动展业,但是和广大村镇数量还是存在不匹配,仍然需要金融村官的驻村服务。同时,普惠金融服务点等农村金融服务在线下的延伸还仍然比较单一,仅仅能提供基础金融服务,非银服务效果不明显。因此要实现村银共建,通过党建示范点+金融的方式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实现民众的金融教育。金融村官应当由政府的组织部门专门委派、由银行员工派驻,参与村级治理。

 

(五)合作抓手:打造农村中小银行共性基础设施,提升数字化赋能创新效率

五、合作抓手

打造共性基础设施,提升数字化赋能创新效率


农村中小银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业务重心也有侧重,在数字化转型、供应链金融等业务协同,以及以中国农金30人论坛为代表的行业沟通机制方面都急需适用于全行业、全国性的平台、工具和生态作为行业基础设施,以锻造共性能力,服务行业发展。

 

1.打造满足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技术赋能基础设施

 

农村中小银行的数字化基础薄弱、路径各异、成本较高,可以借鉴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的经验,将数字科技能力和数据分析应用能力聚合,打造行业云平台、建设数据中心,形成农村中小银行的混合加强数据平台,以实现业务支撑、创新支撑、安全支撑。同时,还可以农信行业云平台为基础,打造围绕产品、技术、服务、解决方案,与代理商、经销商、ISV(独立软件开发商)、SI(业务集成商)、咨询公司、SaaS/PaaS厂商,以及运营交付服务商等伙伴开展合作的生态。

 

2. 打造产业链金融跨区域协同的业务合作基础设施

 

农村中小银行在开展农村金融业务或者内部管理时面临着不同的需求,例如农村供应链金融可能需要跨区域经营、农村消费金融面临线上化趋势等等。可以围绕零售业务、批发业务、乡村振兴业务、普惠业务、资金业务等各类农村中小银行前台业务,以及中后台管理职能形成经营管理协同机制,明确省联社、法人行社相互之间开展业务合作的实现机制、激励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也可以打造并共享适用于互联网贷款、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同经营管理类型的平台系统,实现跨区域业务的客户合作、产品合作以及管理合作。【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