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7 来源:
原文信息
KyriacosLambrias, Real exchange rates and international co-movement: News-shocks and non-tradable goods with complete markets,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 2020.1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个包含完全市场的国际商业周期模型,该模型与实际汇率和相对消费之间的负相关一致(Backus-Smith难题)。我们考虑到资本的不完全替代性,这极大地强化了哈罗尔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产生更具经验意义的实际汇率变动。另外,我们还引入了预期因素(消息冲击),通过相对需求的变化来进一步解释Backus-Smith之谜。然而,消息冲击也降低了经济总量的跨国相关性,恶化了国际间的联动。
以下为正文内容:
1 引言:
国际周期性波动有两个明显的特征。首先,国家之间的宏观经济总量,如产出、消费、投资和工作时间,是正相关的。其次,实际汇率与相对消费之间的相关性较低,甚至为负。标准的宏观经济理论很难协调这些事实(Backus (1992,1994),即BKK)。资源的自由流动意味着实际数量(如投资和产出)之间的负联动,而完全的风险分担和生产力冲击的正国际传递导致相对消费与其相对价格之间的强的正相关(Backus and Smith,1993)。在文献中,这被称为Backus-Smith难题,或消费-实际汇率异常。后者可能表明,市场是不完整的,世界居民并没有最优地分担特定国家冲击的风险(Kollman 1995)。
然而,仅凭市场的不完全性并不足以打破消费与实际汇率之间的紧密联系(Chari等,2002)。本文开发了一个包含非贸易品的两国完全市场模型,该模型能够协调理论经济中消费-实际汇率的相关性,该理论是由永久性部门生产率冲击驱动的,在国家和部门之间具有共同的随机趋势。我们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对Backus-Smith难题的另一种解释,基于两个主要渠道:哈罗德-巴拉萨-萨缪尔森(HBS)效应和消息冲击。
在一个完全阿罗-德布鲁国际金融市场的世界里,只有通过国内非贸易商品的相对强势升值,实际汇率和相对消费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才能出现。我们通过允许贸易和非贸易商品部门的资本服务的不完美替代性来实现这一点,就像Mendoza and Uribe(2000)以及Arellano et al.(2009)所做的那样。这放大了HBS效应,导致消费与实际汇率之间的关联度大幅降低。与此同时,这提供了与数据一致的跨部门产出和资本服务之间的相关性。然而,B-S相关性仍然是正的,除非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冲击是预期的。消息冲击会在不改变当前基本面的情况下改变代理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打破了实际汇率和相对消费之间的紧密联系。B-S相关性变为负,贸易条件和实际汇率之间的相关性变为正,显著提高了模型对相对价格数据的拟合。
本文结果并不依赖于市场无效率或非常低的贸易弹性水平(Corsetti et al.,2008)。相反,在偏好对劳动力供应表现出低财富效应、非贸易品价格在实际汇率波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及(部门)TFP的创新提前一段时间就感知到的经济体中,这是一种有效的配置。然而,分析显示,消息冲击导致较低程度的跨国联动,特别是对投资而言。考虑到意外和消息冲击共存,如Schmitt-Grohe和Uribe(2012),模型改善了产出和就业的跨国相关性,但不足以改善投资的跨国相关性。
2 主要内容
本文模型继承了Backus (1992,1994)的国际商业周期模型,扩展了非贸易部门。其他特征包括Jaimovich和Rebelo(JR, 2009)偏好、资本服务的不完美替代和可变的产能利用。有两个对称的国家,所有的交易都是用一种共同的货币进行的。
产品生产:中间产品的生产完全专业化。国一生产中间商品a,国二生产中间商品b。资本和劳动力都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但中间商品可以在世界各地自由交换。中间产品使用标准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最终品生产商是完全竞争的。中间产品通过恒定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转化为最终产品。最终产品在本地用作消费及投资。此外,每个国家使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生产最终不可贸易的商品。我们假设这些商品仅用于消费。家庭设定与Backus (1992,1994)类似。
本文模型与标准模型(如BKK)的一个主要偏差在于,我们假设跨国家和跨部门TFP是协整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考虑到了预期的永久性TFP冲击。外生过程假设模型所隐含的协整特性,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数据进行检验。考虑到意外和消息冲击的共存,本文使用贝叶斯方法进行估计。
情景模拟显示,在一个未预期的冲击情况下,双边相对消费与实际汇率之间的相关性为正(0.22),但在受消息冲击驱动的经济体中,相关性下降了40个基点,至负(0.23)。与此同时,贸易条件与实际汇率的相关性显著提高。实际汇率的波动性也在增加,但贸易条件的波动性却在下降。因此,当冲击完全预料到时,模型与价格的匹配会显著改善。在受意外冲击驱动的经济体(投资除外),经济总量的无条件相关性为正,但仍低于实证指标。当冲击预期到时,这种相关性就会降低,产出相关性接近于零。
在国家1的贸易部门受到冲击后,本国的产出和投资有所增加,但外国仍接近于零。然而,考虑到冲击的共同性质,随着外国生产率的提高,投资和产出会增加,而国内的投资和产出会减少,因此存在低相关性,尤其是投资。当预料到冲击时,同样的机制也在起作用。此外,在预料到冲击时,资本投入的国家内部、跨部门相关性大幅下降,与数据形成强烈的负面对比。投资的波动性比产出更大,尽管不像数据那样大,而消费的波动性更小。然而,该模型没有考虑到就业的相对可变性。数据显示,非贸易部门的产出和投入比总产出的波动性小,但该模型在可贸易部门的产出和资本服务方面产生了太多的变动性。与Rabanal et al.(2011)的结果相反,该模型未能在国际相对价格中产生足够的波动性。
本文对消费-实际汇率异常的解释主要基于两个主要渠道:哈罗德-巴拉萨-萨缪尔森(HBS)效应和消息冲击。渠道解释如下:
哈罗德-巴拉萨-萨缪尔森(HBS)效应:首先考虑一下TFP仅对国内贸易商品部门的冲击。贸易条件的贬值反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效率,非贸易商品的价格上涨反映了部门生产率的差异和部门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实际汇率的反应将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对强弱。推动贬值的贸易条件效应,以及推动升值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我们的参数化下,后一种效应占上风,美国实际汇率受影响而升值(见图1,左面板),这与一些经验证据相符(Enders和Muller, 2009年)。实际汇率在一段时期内进一步升值,然后在几年内贬值,然后恢复到最初的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家庭倾向推动家庭消费上升,相对消费的影响也在增加,但这只是一段时期。此后,鉴于冲击的共同性质和各国的消费水平非常相似,两国都能从较高的生产率中获益。在我们的模型中,跨部门资本服务替代弹性的不完全显著放大了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导致基准模型中的B-S相关性较低,但仍为正。在基准情况下,实际汇率会升值,但在资本服务完全可替代时,实际汇率会贬值(图2,左上面板),这是通过非贸易品价格大幅升值推导出来的(图2,右上面板)。而在这两个参数下,相对消费和贸易条件的反应非常相似。贸易品部门更密集地使用资本,会提高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从而提高工资水平。
而消息冲击打破了相对消费和实际汇率之间的紧密联系,加上上文所述HBS效应,导致B-S负相关。当TFP的改善被预先完美地预期时,相对价格和相对消费的动态与标准的HBS框架有所不同(见图1,右面板)。当面对未预期的技术改进时,贸易条件会贬值以反映外国商品的稀缺性。对于未来的利好消息,它们会贬值,反映出家庭用品相对需求的下降。非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也在下降,这意味着实际汇率的整体贬值。此后,在相对消费实际增加的一段时期内,实际汇率遵循下行路径。这两个变量在中间时期(即在公告和实际TFP变化之间)反应的差异降低了它们的相关性,在两个时期内朝相反的方向移动,而不是像预期外冲击那样只在一个时期内移动。如果消息提前两期到达,它们就会这样移动三期,以此类推。
从数量上说,需要这两种渠道来获得实际汇率和相对消费之间的负相关性,尽管每一种渠道本身都有助于降低相关性。HBS效应很弱时可代换性的资本是完全的,由于预期未来生产率会提高,这两个部门的资本服务在公告发布后都有所下降,但一旦冲击成为现实,贸易品部门的资本使用激增推动了负相关关系(见图3)。
3 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完全市场的国际商业周期模型,考察了实际汇率和相对消费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Backus-Smith难题)。资本的不完全替代性极大地强化了哈罗尔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此外,还通过引入预期变化(消息冲击)和相对需求的变化来进一步解释Backus-Smith之谜。然而,消息冲击也降低了经济总量的跨国相关性,恶化了国际间的联动。
ABSTRACT
We propose a fully flexible, complete-market model of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ycle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al exchange rate and relative consumption (the Backus-Smith puzzle). We allow for imperfect substitutability of capital which significantly reinforces Harrold-Balassa-Samuelson effects, producing more empirically relevant movements in real exchange rates. Most importantly, we introduce changes in expectations (news-shocks) as an explanation to the Backus-Smith puzzle, through shifts in relative demand. However, news-shocks also contribute to lower cross-country correlations of economic aggregates, deteriorating international co-mo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