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7 13:19:14 来源: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上半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超出国内外预期,也比去年同期的增长快0.2个百分点。按此预期,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不是什么问题,并将可能争取到最好结果。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经济结构在加快优化,经济增长新动能已经形成,经济增长更加注重质量。上半年的经济稳定增长来之不易,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功不可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只是简单地应对经济波动的宏观经济政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得到了经济政策强有力的支持。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现在,政府和企业行为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促进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推动了市场信心逐步好转。这两个变化的发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结果,来之不易。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这些挑战,有的是周期性的,有的是体制性的。周期性的挑战需要精准的宏观经济政策加以应对,需要在加强宏观经济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做好政策工具的储备工作。体制性的问题只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中国制造已经在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这还很不够,与中国制造2025目标实现所需要的强大的实体经济还有不小差距。经济虚火是不可持续的。金融脱虚向实,才能让经济持续增长。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现代金融的支持。 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这明确了金融的定位,阐明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没有金融,实体经济不会好。离开了实体经济,金融业务的发展最终会走向哪里,也是一个未知数。实体经济好,防范金融风险才有基础。 金融要服务好实体经济,首先要强身健体,做大做强中国金融业。中国需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中国经济不可承受之重。有一段时间,各种形式的金融违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有许多是突破严格的金融分业经营引起的。各类通道业务就是代表。金融分业经营在特定时期有其合理性,但是随着金融创新业务的增多,各类金融业务实际上是交叉进行的,分业监管已很难适应金融业务创新的需要。金融业的“野蛮成长”带来了金融活力,但也在某种意义上留下了风险隐患。中央政治局开会要求深入扎实整治金融乱象,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正当其时。 金融监管要与金融创新与时俱进。金融创新不断发展,势必要求金融监管的不断创新。当前,这更主要的是金融监管体制的创新。在“一行三会”体制未发生变化的条件下,金融监管的协调也是一种创新,重要的是形成一套高效的金融监管协调制度。这样的协调制度应该可以解决先前的金融监管空白问题和交叉重叠监管问题。金融监管肯定要严。如何处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矛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金融的活力需要依靠市场,需要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金融监管必须要做到引导市场,形成更加有效的金融市场,而不是要抑制市场,更不是要替代市场。 金融监管新体制的形成,应该能够释放金融机构的活力,让金融机构愿意在承担风险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创新,提高资金效率。金融监管新体制应该能够更好地推进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金融市场是高级市场,金融行业不应该吞噬实体经济创造的利润,而应该做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金融监管新体制应该能够进一步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金融风险一旦发生,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应对不好,金融风险还可能蔓延,甚至转化为金融危机。因此,防范金融风险不仅要注意风险的事前防范,而且还要形成有效的金融风险防火墙,一旦有金融风险发生,就能有效化解。 下半年中国经济总体仍然看好,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可以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让中国经济得到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从而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