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30 来源:
本报记者 陈嘉玲 郑利鹏 广州报道
各类交易场所的身影,再现于自贸区方案中。
5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广东深改方案”)。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金融开放创新方面,广东深改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外资金融机构深化股权和业务合作”“继续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交易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建设广东区域性股权市场”“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加快区块链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结合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策红利,广东将迎来金融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
广东金融补短板
“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地区的金融业发展确实滞后了。”中国期货市场创始人、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常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常清认为,深化自贸区改革开放新举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多重政策红利,将是广东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应该进一步提高金融意识,把握好这一发展机遇。”
广东深改方案提出,到2020年,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要率先对标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建立与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
围绕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广东深改方案提出了对港澳在金融、商贸、法律、航运等领域进一步开放的具体措施。
在金融开放创新方面,广东深改方案指出,通过“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外资金融机构深化股权和业务合作”“积极引进各类国内外总部机构和大型企业集团设立结算中心”“继续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交易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加快区块链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等,进一步提升跨境投资贸易金融服务水平,以及鼓励金融与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新举措。
加快发展金融产业是广东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有专家建言,珠三角制造业基础雄厚,应做区域产业金融中心,通过产业金融带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近两年来,广州一直在谋求金融业的发展,着力弥补金融体量大但金融机构少、金融话语权弱的短板。
记者注意到,广州市通过对国资旗下金融机构采取整顿、注资、证券化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增强金融机构实力。如广州证券通过改制、注资后,注入到上市公司越秀金控旗下;2017年6月,广州农商行登陆港交所;今年2月,万联证券完成股改和增资,也将推动上市;5月,广州开发区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收购联讯证券22.52%股份,晋升为第一大股东。
创新型期货提速
在“建设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的要求中,广东深改方案指出,要继续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交易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
常清认为,创新型指的是交易品种上的创新。在碳排放之外,未来还可以设立创新的品种。据了解,当前中国现有四大期货交易所,主要以大宗商品作为交易品种。
“不过,碳排放期货交易所的推进,一直止步不前。”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上海期货交易所产品委员会委员胡俞越教授早前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早在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就已明确提出,在广东自贸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
据了解,广州在国内曾最早从事期货交易,1992年成立新中国首家期货经纪公司,其后又设立了华南商品期货交易所等多家期货交易所。不过,在1998年国家整顿期货交易所时遭到全部撤销。自2006年开始,广东省和广州市开启恢复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工作,“争取恢复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的相同表述,每年都会出现在广东省和广州市的相关官方文件中。
近期,广州市金融工作局副巡视员陈平在公开场合表示,广州将探索设立跨境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推动在广州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推进国际碳交易合作。
常清认为,这是创新型期货交易所建设提速的信号。关于如何加快研究设立创新型期货交易所,常清建言:一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汇集国内的权威专家参与论证和设计。二是要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特别是在创新品种的合约设计方面。
(编辑:郑利鹏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