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7 来源:
资管新规发布一周来,银行理财如何转型成为资管人士热议的话题。
此前,银行理财做到近30万亿的产品规模,与“银行”这一金字招牌密不可分。而在净值化管理时代,银行理财将与公募基金等其他金融机构产品同台竞技。为保住银行理财对客户的吸引力,银行资管人已着手准备。
银行发出人才“召集令”
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后,银行资管人士表现得较为淡定。
上海银行相关负责人5月3日在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资管新规征求意见以来,银行业已着手应对。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文件中过渡期延长,定义更清晰。“根据我行内部研判和准备,资管新规的总体影响不大。”该负责人说。
银行业何以做到淡定应对?这或许可以从今年以来银行招兵买马中窥见端倪。
以大行工商银行为例,其资管部在招聘中,向负责构建大类资产配置分析框架的研究人才和风控人才伸出了“橄榄枝”。
城商行则着眼于产品转型和优化。如,上海银行已为其资管部招募负责理财产品的创新研发、转型优化方面的产品设计人才。
农商行也积极准备,常熟银行已经面向社会招聘财富管理中心负责人,其中一项职责就是负责推进有关高净值理财和私人银行理财的品牌推广、创新产品研发、业务系统支持等工作。
在上海银行相关负责人看来,资管新规的发布将会给理财和存款带来明显的边界。他表示,上海银行正在抓紧理财产品转型以及资产配置调整,将按照资管新规要求顺利完成落地,有效应对理财市场的变化。“在落实资管新规时,上海银行更多考虑在符合监管要求下如何实现更好的发展。”
银行理财转型路径明晰
从大中小银行积极地、有方向性地招募人才中不难发现,未来银行理财转型的四条路径已然明晰。
一是投研转型。在一位大行资管部总经理看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对宏观经济、各类政策的研究优势,提升以大类资产配置为核心的投研能力,构建以研究为基础、多个专业投资团队并行的“宏观+中观+微观”全方位投研联动体系,加强对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将提升银行资管的实力。
二是风控转型。“我们在资管部内部仍配置了相应的风控人员,从业务前端就树立风险意识,以更好地提升风控管理效能。”一位农商行资管负责人告诉记者,重塑资产管理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独立的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中台,筑牢理财投资业务风险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道防线,是资管业务发展的基石。
三是产品转型。重点在于打造净值型产品体系,并尽可能做到收益稳定。在大行资管负责人看来,要把“类基金”产品作为长期转型目标,部署固收类、混合类和权益类、商品及衍生品类四大产品线,树立行业转型标杆。而在一家中小行资管人士认为,开发净值型产品,可以先从研发T+0的类货基产品作为突破口。
四是销售转型。受访资管人士指出,以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为导向,重塑理财产品销售体系以适应净值化转型要求。同时加快合格投资者培育,夯实客户基础,坚持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投资者,多层次做好市场与投资者的引导和教育工作。
“对于依法合规、稳健经营的大型资产管理机构而言,机遇远远大于挑战。” 工行资管部总经理顾建纲指出,资管新规的出发点是促进全行业的统一规范,但对于不同类型资产管理机构的影响是差异化的,对于依法合规的大型资管理机构而言机遇远大于挑战。
中小银行直面挑战
相较大银行的运筹帷幄,净值化转型仍将是中小银行资管人士共同面临的课题,其背后的核心在于打破刚兑。
“未来,收益波动了,还要把客户留住。”一位农商行人士对记者坦言,净值化转型的挑战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投研能力的挑战;另一方面是销售体系和客户结构的构建。该行此前并没有净值化的理财产品,这方面无疑需要补非常多的功课。
从投研能力看,资管新规强调投资标准化,对银行资管机构的标准化资产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在销售体系上,资管新规将客户划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明确要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信息披露以及代销机构资质管理。这意味着,与打破刚兑环境相适应的销售体系和客户结构亟待重塑。
为实现净值化转型,江苏银行相关负责人在其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江苏银行严格按照监管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持续对业务进行优化。一是积极推动净值化转型,加大净值化产品研发和发行,目前进展良好;二是实施大类资产配置,进一步优化结构;三是优化理财募集结构;四是理财基金募集端,着力加大客户培育力度,拓展客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