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5 19:49:20 来源:第一财经
监管架构按风险导向调整,证券公司、资管、私募三大系统成型。从事后监管转向事中,从合规转向风险监管,资本市场监管转型正在衔枚疾进。
据记者了解,2016年1月,深圳证监局正式建立了风险导向型的监管机制,监管职责划分,从以前的按主体、业务条线分工,转向对证券公司,以及公募、私募、期货等资管行业按风险维度划分,并对监管架构进行调整。
与此同时,深圳证监局还表示,为满足事后监管向事中监管转型的需要,该局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了证券公司事中监管风险监测体系、资管业务报送分析系统、私募基金风险监管信息平台,监管方式正在从以往重合规、人工,向注重风险、技术转型。
监管架构向风险导向调整
从2015年至今,深圳证监局监管转型的探索,至今已接近两年,建立了风险导向的监管机制。
“风险爆发有突发性,烈度也不同,有些风险突然爆发,而且超乎预料,形成跨市场跨行业传导。”深圳证监局有关人士说,从2016年1月开始,该局进行监管架构进行调整,成立了机构一处、机构三处等新的监管体系。机构一处负责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的日常监管和风险监测,机构三处则负责公募、私募、证券公司资管、期货公司资管等在内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监管。
此外,针对一些全局性的风险,深圳证监局还成立了风险管理小组。此外,面对前海在私募基金数量多、发展快,但风险也在聚集的情况, 2016年8月,该局与前海管理局签订备忘录,建立私募监管协作机制。
上述深圳证监局有关人士称,以前的监管体系,以机构主体、业务条线进行监管分工。在新的体系下,从风险维度划分监管职责,将风险监管与主题监管相结合。
“以往更多的是重合规轻风险,侧重事后监管,但事后监管的效果非常有限。”深圳证监局有关人士称,监管架构的调整,完善了内部分工协作机制,也提高了风险监测数据的挖掘深度、风险事项的反应能力。
“深圳辖区的债券业务规模占比较高,但去年的债券代持风险并没有在深圳爆发。”深圳证监局有关人士称,早在2016年初,该局就发现个别证券公司指标明显高于同业,当年4月启动检查,8月份向证监会提交报告,督促重点公司降杠杆、防风险,虽然债券业务规模很大,但在2016年末债市风险中,深圳辖区机构并未受到重大影响。
事中监管风险监测体系的一大做法是,每月编制风险监测分析月报,对风险信息非现场检查。2016年,根据核查结果,该局还对4家证券公司采取了约谈股东或业务负责人措施,对四家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对一家公司采取了行政监管措施。
建立三大监管系统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深圳共有证券公司20家,证券公司分公司71家,证券营业部366家,境外证券经营机构驻深代表处8家,数量仅次于上海,位列全国各省市第二位;期货公司13家,期货公司分公司9家,期货营业部49家,位列全国第三位;公募基金26家,私募基金3544家。
截至2016年底,深圳包括券商、公募基金、基金公司非公募业务、基金公司子公司、期货公司、备案私募基金在内的整个资管行业,管理的资管产品达到1.6万余只,资产总规模超过13万亿,约占全国的1/4,整体规模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二位。
庞大的业务规模,以及数量众多的证券业机构,也带来了巨大的监管压力,导致风险防范压力大增。
“无论是证券公司,还是资管的风险监管,过去都是人工,依赖经验借鉴。”深圳证监局有关人士说,为了减少人工依赖,该局利用信息与大数据技术,初步建立了证券公司事中监管风险监测体系、资管业务报送分析系统、私募基金风险监管信息平台。
对证券公司事中监管风险监测体系,该局委托毕马威等第三方机构进行了系统运行情况独立评估,对指标体系、报表体系、分析模块等进行优化调整,引入市场风险压力测试,并且每月编制风险监测分析月报,对风险监测信息进行非现场、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核查。
而对持牌机构1.6万余只资管产品、224个字段的数据,均已实现系统报送,初步建立行业数据库,并推进系统的二期建设,探索实现系统分析功能,建立包括9大项、近60子项的数据分析体系。此外,还探索编制资管业务、基金公司专户、基金子公司资管、证券公司资管等4套业务风险报表。
“系统分析的逻辑是建立在原始数据基础上的,之前以月报数据为基础,考虑到月报可能存在滞后,今年4月开始,以月报为主,周报作为补充。”该局有关人士说,以资管系统数据为基础,通过原始数据提取分析,可以验证公司报送数据的真实性,针对性地制定检查方案。
该有关人士还称,企业报送的数据中,虽然故意漏报、瞒报的可能性不大,但确实存在误报的情况,一些私募基金甚至连公司名、注册时间等填写错误。而某私募基金向中基协报送的数据,填报的员工人数只有十人,但通过工商、社保、税务等交叉验证后发现,该公司实际缴纳社保的员工逾200人。
“这肯定不是一家正常的公司,我局已高度关注并开展核查。” 该有关人士说,还有一些财富管理公司,除了前端的募集平台,还在外地注册大量平行、关联公司,或者只有个别公司备案,但却用来为大量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公司背书,各个子公司之间互相割裂,一旦发生兑付危机,就可以迅速跑路。在此情况下,单看单体公司是没用的。
针对私募基金行业中存在的此类情况,深圳证监局正在通过私募基金风险监管信息平台,摸索新的监管工具。该平台收集、整合来自监管、政府、私募机构报送及互联网舆情等信息,形成完整统一的私募基金信息数据库,涵盖私募基金基础信息、产品、运营、财务、关系网络、互联网舆情及诉讼违约等全面指标。2016年底,在深圳市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证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等技术支持下,私募基金风险监管信息平台数据库已初步建立,为摸排私募机构的异常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和风险隐患提供有效线索。
“不能保证能全部发现风险,但通过这些工具,能多发现早发现风险,以前的风险发现,具有偶发性被动性,别人都举报了,甚至人去楼空了才能发现。”上述深圳证监局有关人士说,相对于以前的监管方式,这种监管工具有效得多,根据系统排查线索,目前已对可能存在重大风险的数家私募开展了现场核查。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