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大宗商品现代供应链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江苏溧阳召开。业界专家、学者就如何增强我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探讨。
新华财经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马悦然、刘玉龙)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10日,2022中国大宗商品现代供应链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江苏溧阳召开。业界专家、学者就如何增强我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探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在参加中国大宗商品现代供应链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时表示,从产业发展来看,数字化、绿色低碳、提升韧性与安全,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形成我国大宗商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经。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表示,要着力促进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巩固增强我国发展的基础和韧性,把握发展主动权。具体来看,一是环:解决国民经济循环和国内外循环中存在的问题;二是通:打通双循环中的阻滞,破解产业协同、区域协调中的堵点、痛点、瓶颈和难点;三是流: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有序衔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四是畅:打破市场分割、地方保护、自我封闭的小循环,建设统一大市场,畅通体制机制、规则和制度安排。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旭表示,在新形势下,大宗产业发展不能再依靠过去的规模扩张模式,必须要转变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转向“质量效率”。未来五到十年,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发展的基本格局是:需求进入平稳期,产业进入调整期,企业进入转型期。在此背景下,传统产业应把握三大方向:一是加快发展大宗商品现代供应链,提升供应链创新应用水平,实现能力再造。二是构筑大宗商品数字经济生态圈,提升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实现服务再造。三是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促进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实现模式再造。
健全大宗商品价格体系促稳价保供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常清表示,贸易和定价是决定产业的发展质量,公平合理定价方式是产业发展的保障,透明的交易市场是企业家配置资源的依据。要想可持续发展,就要解决好贸易和定价的问题。
“尤其是现在新能源行业崛起,需要我们在定价方式上的创新,特别是要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现货市场价格。新能源产业需要的一些资源品,在国际上没有成熟的经验,这为我们创新发展提供了机会。”常清认为, 为使我国大宗商品的定价方式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还需进一步在定价方式上学习与创新。
北京工商大学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指出,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呈现出四大特征,一是价格上涨行情覆盖品种多、范围广;二是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较大;三是价格倒挂现象频出,即现货价格涨幅高于期货、境外市场价格涨幅高于国内市场;四是大宗商品逐渐金融化、政治化、工具化。
大宗商品价格巨幅波动对我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影响及风险隐患。胡俞越建议,要构建大宗商品安全体系,应健全国内大宗商品供给保障体系;构建海外储能供给体系;加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帮扶力度;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规范市场流通秩序,加大期现市场联动监管力度;完善大宗商品物流体系。
热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劳洪波表示,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在供应链创新可以做四方面内容,一是风险管理,二是采销优化,三是产业服务,四是产业投资。企业想要运用好衍生品市场,一是要正确利用衍生品市场,区分好企业目的是用来发现价格,还是来做风险管理套期保值;二是提升供应链管理服务水平与专业能力。
期货市场强化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教授黄运成表示,目前大宗商品市场还存在几个问题,如平台发展与实体经济结合不够紧密,交易机构集中程度不够,商业模式尚不稳定等。
黄运成提出,大宗商品相关的交易机构应加快与实业的融合,同时找准定位与商业模式,并加强科研投入。
上海期货交易所商品一部副总监鞠成鑫表示,在新的发展格局下,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及人口增速下降,基础金属及传统能源消费强度达到或接近峰值,未来消费需求呈下降趋势,大品种或将变为小品种,这对于现有品种的功能发挥提出了更高质量要求。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能源转型与产业技术革命为期货品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郑州商品交易所研究所公司研究二部部长韩学广表示,整体来看,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方面,产业企业参与有待提升,产业企业交易以套期保值为主,上市公司等参与数量相对较低,参与主体多为头部企业,参与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市场服务力度有待强化,服务产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期货市场发挥功能作用的重中之重,但仍需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精准开展服务。
广期所商品事业部兼指数事业部总监陈锐刚指出,在服务新能源产业方面,上市工业硅期货,将有利于光伏及有机硅相关企业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稳定生产经营,保障“硅能源”产业稳健发展,对于推动我国能源绿色转型,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具有显著意义。
编辑: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