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专家 > 专家文库

尹满华:港交所一枝独秀前景光明

2017-11-27 来源:

 

编者语:

《神州华评》为尹满华先生在香港《经济日报》的每周专栏。本周重点讨论港交所互联互通的成功和作为内地企业上市融资平台的巨大作用。 

 

文/尹满华

 

近期有一则新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克雷顿(Jay Clayton)在经过和白宫的讨论后,决定冻结由中资机构重庆财信牵头的财团拟收购美国芝加哥证券交易所(Chicago Stock Exchange)股权的核准,这意味着曾让外界大为期待的中资并购美国交易所的首例,基本就此告吹。

 

2016年2月,芝加哥交易所发布公告,称有中资财团意向收购其49.5%的股权。公告一经发出,还未等市场消化这则新闻,就已经引起了美国政界的恐慌。从市场影响力和交易占比来看,芝交所的规模称得上是微不足道,在美国股票交易市场中占比不足0.5%,但令美国政界担忧的是,一旦交易成功,不仅打开了中资收购美国证券交易所的先例,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在美融资打通了一条稳定可控的全新通道,甚至可能进一步给中国政府插足美国资本市场的机会。这无论是对于美国资本市场的名誉还是风险防控而言,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即便重庆财信不断与中国政府划清界限,反复声明此次交易纯属企业行为,而非政府主导,但仍无法打消美国政界的疑虑,受到了强烈反对。作为新任的SEC主席,克雷顿自今年5月上任以来,就一直就此事承受着来自白宫的巨大压力,在上月听取“SEC官员的最终意见”后,克雷顿最终宣布暂停交易核准,至此,虽然该交易还没有被正式宣布死亡,但也已离死不远矣。

 

一直以来,证券交易所都被视为一国资本市场的象征,而对外出售证券交易所对很多人而言无异于“丧权辱国”,因此,过往类似的交易所并购类的交易大多都会因舆论阻力或政治阻力而以失败告终。在此之前与证券交易所相关的失败交易并不鲜见,如2011年德意志证券交易所欲收购纽约证券交易所,2010年新加坡证券交易所试图收购澳洲证券交易所,2017年德意志证券交易所计划与伦敦证券交易所合并等,最终都因政府层面的原因而告吹。

 

就此次交易而言,美国政府担忧中资收购证券交易所后会对资本市场带来影响也并非完全是杞人忧天。中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也是企业资金需求最大的时候,债务融资往往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需求,因此大量的企业需要通过上市融资加快自身发展的速度。然而,与此相对的,中国的资本市场开放程度还不够高,再加上A股市场长期低迷,导致监管部门不得不频频暂停上市申请以稳定市场气氛,这导致A股市场积压了大量的上市申请,市场的融资需求长期无法得到满足,因此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开始寻求海外上市的机会。但随着此次芝交所并购的触礁,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交易失败,更多的是表达了西方资本市场对中资通过海外并购证券交易所开辟全新上市通道这种尝试在态度上的一种否定。也就是说,在现行环境下,中资企业想要迅速完成上市融资,只能从现存平台中寻找合理的上市通路。

 

A股市场上市排队遥遥无期,美国市场又对中资企业戒心甚重,相比之下,既能包容中西方文化差异,又能对接西方成熟资本市场的港交所就显得鹤立鸡群了。相信凭借超级联系人的特殊地位和国际金融中心的成熟市场环境,香港将得到更多中资企业的关注和认可,而香港与内地市场的互联互通也有机会随着港交所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回想两年之前的2015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闸,正式开启了A股与港股互联互通的先河,市场评论沪港通为“以最小的制度成本为内地资本市场取得了最大效果的开放”。而随着沪港通的成功,在这两年里,中港两地又先后开启了深港通和债券通,港交所的地位在两地市场互联互通的过程中也不断提高,真正发挥出了世界资本市场与中国资本市场间“超级联系人”的角色。近期,港交所总裁李小加更是底气十足地说了一句“沙特阿美最终一定会来港上市”,这似乎预示着期待已久的“新股通”有望于近期开通。实际上,有香港独特的地位作为支撑,只要港交所作为中国大陆走向世界的窗口和与全球互联互通的桥梁的定位不变,未来商品通、期货通、货币通等等新业务新模式的陆续开通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仔细想想,港交所能够在近几年来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最核心的原因是明确了自身定位,充分发挥出了自身优势。内联中国大陆,外联海外市场,这样的战略定位令港交所与全球绝大多数资本市场和交易所的关系从竞争转向了合作,再加上近期创新型企业的陆续上市向市场证明港交所有能力填补香港传统经济企业不足导致的上市荒问题,这也为港交所带来了充足的内生动力,以此观之,港交所未来的发展十分值得期待,其股价也应有继续上升的空间。

 

实际上,港交所的良好的发展除了得益于对自身准确的定位之外,地处香港为其带来的区位优势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这一优势并非由港交所独占,只要能够借助香港自由、开放的特点,实现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间互联互通的渠道功能,任何类型的交易平台都能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随着实物投资和被动投资的兴起以及全球共同申报系统的上线,含大宗商品和高端消费品在内的全类别资产类交易平台也十分值得重点关注。

 

日期:2017年11月23日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栏名:神州华评

撰文:尹满华 傲扬集团投资总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