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专家 > 专家文库

常清:供给侧改革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展望

2017-04-27 来源:

 

 

内容提要:2016年开始,我国经济逐渐企稳回升,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反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经济周期的逻辑;另一方面则是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本文在深入分析2016年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基础上,从经济景气周期循环角度、供给侧改革影响以及各商品自身价格的情况三个层面对2017年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大宗商品价格 经济景气周期   经济复苏

 

我国供给侧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具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使大宗工业品价格在2016年逐步见底回升。我们认为,2017年大宗工业品将延续牛市初期的走势,从价格信号上将被反映出世界经济在曲折反复中不断复苏。

 为了对2017年大宗商品价格进行预测判断,我们有必要对2016年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进行深入地分析,找出其逻辑关系,并对一些认识误区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分析2017年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是实体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它比许多统计指标能够更真实地体现经济运行的状况。2016年初,首先是黑色系商品价格大幅上涨,随后有色金属、橡胶、化工产品也开始快速上涨。从全年看,能源化工指数2016年度上涨接近50%,有色金属指数同样也有接近50%的涨幅,化工指数涨幅超过70%,橡胶指数上涨80%,黑色产业链指数更是涨幅翻倍。

对于2016年大宗工业品价格的上涨,我在不同的时期发表了一些观点:

 2016年2月15日《中国证券报》:高端访谈《常清:应抓住大宗商品下跌带来的战略机遇》中提到:“目前这一窗口仍在敞开,但时间已经非常有限。巴菲特最近不断投资石油股票,给我们很大启示,应高度关注这一信息”。当时,这一访谈是针对原油价格跌破30美元之后的讨论而发表的。

2016年4月27日《中国证券报》:《常清:商品快速上涨佐证经济见底回升》中明确提出,我国实体经济已经见底回升,开始进入复苏阶段。其逻辑如下:从2012年开始期货市场调节过剩产能到2015年底基本接近尾声;供给侧改革的决策发挥了制度性优势,迅速见效;积极的财政政策逐渐开始发力。

 2016年9月19日,《中国证券报》:《大宗商品进入牛市初期》。其逻辑如下:经济景气周期的萧条阶段结束和复苏阶段开始,供给端出现的企业倒闭破产、资金链断裂等坏消息逐渐接近尾声;三到五年的价格下跌,供求关系得以不断调整,大类工业品由于不同的供求状况而逐渐表现出底部特征;每一次价格上涨都会受到分析师和舆论界的指责,分析师们基本都在看空。

从总体而言,2016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升是实体经济见底进入复苏阶段的反映。我对2016年商品价格进入牛市初期分析的主要依据,就是经济周期的逻辑和供给侧改革见效。

 对2016年一些工业品种出现大幅上涨的行情,舆论界有一些认识误区,时至今日还有争论。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观点认为,商品价格上涨完全是由于供给侧改革决定的,需求没有增长。实际上,从2012年开始,大宗工业品价格一路下滑,许多商品价格跌幅巨大。例如,螺纹钢从2012年的4300元/吨一路下跌到2015年底的1600元/吨;橡胶从2012年的27000元/吨跌至2016年初的9600元/吨;焦煤从2012年的2100元/吨下跌至2016年底的600元/吨,市场机制一直在发挥着调节作用,对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调节。由于我国大量国有企业的存在,而这些企业大多集中在产能过剩的行业,完全靠市场机制的调节无法彻底去产能,也没办法消灭僵尸企业。而供给侧改革政策的出台非常及时,非常有针对性,迅速解决了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问题,实现了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的联动效应,使我国实体经济周期性的调整结束,开始进入复苏阶段。

对于2016年价格走势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我们分析判断2017年价格走势。我们要对2017年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进行分析,需要关注2016年致使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逻辑是否延续,以及2017年有哪些可以预见的新变化。

首先,从经济景气周期循环的角度来看,我们总体判断2017年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复苏之中,从目前一些可以预见的因素看,美国经济复苏过程可能会是曲折的。美国经济的复苏是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之一。目前的统计指标表明,美国复苏的状况平稳,特朗普政府有可能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对于大宗商品需求总体上是加强的。我国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调整的结束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会随着经济复苏的强弱程度不断得以加强。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最坏的时期正在过去,原油价格和矿产品价格上升有助于这些国家逐渐进入经济复苏时期,而这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好转与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带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其次,供给侧结构改革进一步深化,促使传统产业尽快达到提质增效、结构合理的目标,这对于改善相关传统大宗商品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过度竞争等状况将会起到明显的作用。对于2017年的供给侧改革,需要将工业品与农产品分开来看。在工业品方面,相关黑色系等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对大宗工业品价格的影响与2016年相比力度会有所变化,对价格的影响程度会远远小于2016年。有色金属价格2017年的表现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可能会比较引人注目,尤其是资源紧缺型的商品。有色金属板块中各个品种的供求关系、资源紧缺状况会有所不同。因此,价格也会随着各自的供求关系而变化,结构性的涨跌是可以预见的。

最后,研究2017年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还要看价格本身的相对位置。在工业品方面,2016年大宗商品的价格都处于历史低位,有些甚至创下历史新低。例如,黑色系产品的价格都创下历史新低,螺纹钢创下每吨1600元的历史最低纪录,焦炭价格同样也出现了每吨600元的历史新低。例如,橡胶同样也在2016年1月跌至每吨9600元,与2003年的价格相当。再如,有色金属中的铝,在2016年价格跌破10000元每吨,甚至低于2008年与1998年两次金融危机时的价格低点。在这样的价格位置上,一旦需求发生改善,价格会快速上涨。与此不同的是:目前许多品种的价格上涨了一两倍,价格处于相对均衡的位置,基本上都在其生产成本之上,企业有了一定的生产利润,有效供给会逐步释放。因此,2017年不太可能再出现像2016年那样的价格走势。

然而,在农产品方面,不少产品的价格相对水平与工业品相差较大。例如,玉米价格由于国家的收储政策,在工业品持续下跌的2012-2014年中始终维持在2300元/吨的历史最高水平,直至2015年才开始快速下跌,并且2016年涨幅较小,目前仍处于1600元/吨附近,与2008年经济危机时的价位接近。再如,豆粕虽然2016年初出现过较大幅度的上涨,但随后快速下滑,目前的价格水平仅与2009年水平持平。与工业品不同,农产品价格有其自身的运行周期,3-4年会完成一轮牛熊市的循环。就目前而言,玉米、豆粕的产品恰恰处于熊市向牛市转换的时间段当中。并且农产品价格受到天气周期影响极为明显、当下正处于拉尼娜的灾害性气象周期中,我国与南北美农产品主产区一旦在作物生长关键期受到干旱或洪涝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将会影响当期农作物产量,进而存在推高其价格的可能性。加之,此前所提到的农业供给侧改革,玉米与豆粕都是改革当中潜在的受益对象,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致使农产品价格将在2017年与工业品价格出现较大差异。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对2017年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有如下几点看法:农产品总体上处于供稍大于求的状态,但农业供给侧改革覆盖到的品种,存在改善供需状况的预期。此外,在天气方面,如果2017年拉尼娜活动较为强烈产生一定气候灾害,如美国干旱等灾害,其价格运行存在上行的可能性。反之,则会相对平稳。在工业品方面,有色金属产品根据其各自的供求关系将会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例如,资源短缺的铜和锌可能上涨的幅度会比其他品种大一些;软商品中的橡胶和棉花总体上处于相对于均衡的状态,小幅上涨的可能性大而大幅上涨的概率较小,尤其是橡胶关键看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能源化工产品价格都会随着原油价格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国际上一些机构对原油价格的预测来看,2017年价格会在一个区间内运行,暴涨暴跌的可能性都很小。

总体上看,2017年大宗商品仍处于牛市初期,但是,不太可能像2016年一样价格快速上涨。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