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0 来源:
导读
虽然我国在大宗商品领域属于“超级买家”,但是在商品价格影响力方面与预期相去甚远,不具有定价话语权
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发展回顾
改革开放初期,伴随着流通批发领域改革深入,我国大宗商品市场也不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1980~1990年,是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第一个改革十年。市场价格逐渐放开,开始了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型。1990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标志着大宗商品市场期货交易探索的开始。1990~2000年,是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第二个改革十年。场内期货市场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法规监管体系逐渐建立,50多家期货交易所减少到15家,又减少到3家;330多家期货公司,逐渐减少到150多家。2000~2010年,是大宗商品第三个改革十年。无论在法规体系、期货交易所建设、市场交易规模、期货公司发展、场外市场发展和现货市场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2011年开始,我国又加快了大宗商品的电子化和国际化步伐。到目前,场内商品期货交易所已有4家,包括上海国际石油交易中心,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已超过1000家。当然,由于大宗商品市场涉及面广泛,无论在商品种类,还是在价格确定、交易机制等方面,涉及问题都非常复杂,特别是大宗商品市场的国际化,使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风险问题也屡屡发生。从2011年以来,由证监会牵头,多部委参加,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和《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为指导,对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大宗商品集中交易场所进行清理整顿。目前,清理整顿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宗商品市场正向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大宗商品市场规模
2014年,受中国经济持续减速影响,大宗商品国内需求较为疲弱。据测算,2014年1~12月份累计,全国矿石、原油、焦炭、有色金属、天然橡胶等7种重要大宗商品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6.3%。重要大宗商品中,2014年1~12月累计,铁矿石表观消费量(含国产原矿)为2.447348亿吨,增长7.5%;石油表观消费量为5.178764亿吨,同比增长6.02%;10种有色金属表观消费量(1~11月份累计)为4384万吨,增长5.7%。
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需求增长放慢,但是中国依然是现阶段大宗商品进口最多的国家。据海关统计,2014年1~12月累计,全国矿石、原油、粮食、橡胶、有色金属等进口量达到14.18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2.81%。2015年1~8月累计,中国原油进口量为2.2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大豆进口同比增长了7%,铁矿石进口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进口量为6亿多吨。
随着中国大宗商品进口量的强劲增长,中国主要大宗商品的对外依存度也大幅攀升。据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达78.5%;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原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虽然我国在这些大宗商品领域属于“超级买家”,但是我国在商品价格影响力方面与预期相去甚远。在国际贸易领域,我国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贸易商提出的价格。目前全球大宗商品定价权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中国大宗商品市场结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电子信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中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包括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和场外市场。
现货市场包括现货贸易市场,主要是从事生产、流通、销售的市场,这类市场规模比较大,但是区域条块分割严重,比较分散;另一个是互联网影响下的电子化现货市场,这类市场目前比较多,但是层次不清晰,比较杂乱。期货市场,主要是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也是场内市场,这类市场上市品种基本覆盖了全球主要的大宗商品,并且交易量在世界排名靠前。原油期货正在准备中。场外市场近几年发展较快,主要包括地方交易所市场、期货公司现货子公司市场等。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在大宗商品领域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多层次市场体系已经构建,但是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依然处于不利地位,不具有大宗商品话语权。
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定价权缺失的原因
期货市场价格功能发挥不足
期货品种覆盖面有限,新品种上市机制存在缺陷。虽然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上市品种基本上覆盖了全球主要的大宗商品,但是相比现货市场上万种现货品种而言,还远远不够。此外,新品种上市机制存在缺陷,上市决策与市场发展脱节,行政化严重,审批花费时间较长,而在采用品种上市注册制的美国、德国等国家,品种上市只需要向监管机构提交材料,证明新产品设计合理,即可在较短时间内挂牌交易。
期货品种不能全面反映多地现货价格。我国区域间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垄断、税收、贸易壁垒等区域政策下的地方保护主义造成区域间市场的阻隔,各地现货市场形成相对独立的供求关系。虽然期货交易所通过设置地区升贴水来解决各交割地之间存在的价差,保证合约价格可以覆盖更多区域的产品,但是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仍然存在一定脱节,如玉米期货,其期货价格主要反映了东北地区现货市场的价格走势,但是不能很好地反映华北等地区的玉米现货价格走势。
现货企业参与期货交易的程度低。我国期货市场结构与国外相比,一个明显的差距就是套期保值比例过低。国外成熟期货市场参与者多以法人机构为主,而我国的市场参与者中90%是散户,10%是机构投资者,在这10%的企业中,参与套期保值所占比例就更少。主要原因:一是我国期货合约品种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货企业需要保值的品种没有相应的期货合约;二是各个交易所实物交割增值税处理方法不统一,影响了企业的保值积极性;三是许多现货企业缺乏专业的期货分析人员及相关知识,不知道如何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
期货市场国际化程度不高。我国期货市场相比国外成熟期货市场,国际化程度依然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交易所对外开放程度低。目前我国期货交易所与境外期货交易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不足,一些深层次的合作如品种交叉上市,交易、结算平台连接等还没有展开;此外,国际主要交易所一般通过并购取得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如2013年11月洲际交易所集团(ICE)通过收购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发展成为涵盖面广的主要全球性交易所。但是我国交易所股份制改革还有一段艰难的道路要走。二是国际期货交易参与者少。目前境外的企业和投资者无法直接与中国的企业及投资者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充分交易。2015年,证监会出台《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经纪机构从事境内特定品种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但这是就特定品种进行试点,还无法覆盖绝大部分品种。因此,难以形成国际认可的权威价格,无法对冲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价格风险。三是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困难较大。目前,我国获准参与境外套期保值业务的国有企业共31家,大量现货企业还无法合法参与境外期货交易。
缺乏发达有效的现代化现货交易市场
机制差异,缺乏各方认同的现货价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建立了一批大宗商品的现货批发交易市场,为活跃商品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这种现货批发市场仍然沿用看货议价等传统方式,商品价格形成机制差异性较大,缺乏各方认同的价格形成机制,很难体现出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企业在交易时,一般以远期合约价格作参考,无法参与定价。
现货市场在培育发展过程中,问题繁多。我国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运输渠道不流畅,指定仓库少而密集,交割方式不够灵活,运输上存在不合理的对流运输;二是受国家调控政策等影响,价格信号不够灵敏。
电子化现货市场多而杂,同质化严重,特色不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电子化现货市场发展迅速,这些市场数量庞大,地域分布比较分散,上市品种比较杂乱、没有特色,且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品种。此外,这些电子化大宗商品市场还没有形成类似期货市场的统一监管框架和法律体系,仍处于各地政府(包括省、市)各自为政的状态,而多数地方政府仍然处于有力批准设立而无力进行监管的尴尬状态。这些问题使我国大宗商品市场难以形成统一的有影响力的全国大市场。
现货市场行业集中度低,话语权弱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中,行动分散,各自采购,分散经营,恶性竞争,行业集中度低,无法形成统一的行业联盟,这种分散的无组织状态使我国企业在面对国际寡头垄断企业时,无法形成强势谈判集团,也无法在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上发挥重要影响力。此外,我国有些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行政化垄断程度较高,如石油行业,行政垄断导致市场交易缺乏流动性和自由度,价格缺乏透明度,无法形成现货基础,更难形成定价权的基准。
争取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路径选择
深化期货改革,提升期货市场功能
加快上市品种制度改革,实施市场化运作。第一,丰富期货上市品种,特别是加大占据重要地位的大宗商品品种上市,如能源类、稀土类等,通过完善交易机制,吸引更多企业或者投资者参与市场交易,扩大产品的交易规模,增强市场的影响力。同时大力发展其他衍生产品,如期权、掉期,形成对期货市场发展的有益补充,健全我国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体系。第二,改革现有新品种上市机制,减少行政审批,激发市场活力。期货市场应深化改革现有新品种上市制度,减少行政审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于期货市场来说,上市什么期货品种应该由市场来决定,只有依据实体企业风险管理需求上市品种,才能吸引众多企业参与期货市场保值,从而使期货市场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要实现上述目的,必须加快期货交易所自身体制的改革,明确其定位,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参与主体。大力发展区域性市场,增强期货市场价格功能。一是推动价差合约上市。价差合约是区域性合约的一种,可以在期货交易所挂牌,也可以在区域性市场交易。上市区域性合约的交易所包括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和洲际交易所(ICE),在CME和ICE上市的1808个商品期货合约中,区域性合约共1662个,不乏像WTI原油、布伦特原油这样享有国际定价权的期货品种。这些产品设计有针对性,与标的物所在地现货市场价格高度相关,能够相对准确地反映当地重要品种的远期价格,同时,灵活的交易机制吸引了大量机构投资者的参与,逐渐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货价格。由于我国部分大宗商品存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性价格体系,期货市场对应的单个期货品种无法完全反映各地价格走势,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区域性市场,推动区域性合约的上市,来弥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方面的不足。对于期货交易所,可以参照CME和ICE做法,上市区域性合约。具体做法:在已上市品种中选择具有区域价格代表性的品种,改进品种合约设计,推动价差合约上市,并配套相应的交易机制和风控手段。
二是发展中远期市场,为期货市场发展奠定现货基础。发展中远期市场,可以为期货市场培育品种和投资者。发达和成熟的中远期市场是期货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石。对于有较大市场需求、但短期内尚不适宜在期货交易所上市的品种,可以在中远期市场上市,逐步过渡到期货交易所,这样可以为期货市场培育品种、市场和投资者。中远期市场与期货市场相同或者相近上市品种之间可以实现期现套利,有利于促进两个市场共同发展。此外,可以利用中远期市场为部分中小企业量身定做合约,满足企业的保值需求,弥补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不足。
加快推进对外开放步伐,扩大期货价格国际影响力。“一带一路”倡议为期货市场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货交易所应当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合作,重点推进与新加坡(石油)、澳大利亚(铁矿石、煤炭)、印度(铁矿石、煤炭)、中东地区(如阿联酋石油)等的相关领域合作。根据“一带一路”布局,将打通中国和西亚、中亚甚至欧洲的运输通道,而西亚、中东都是农产品、工业原材料等的需求国。期货交易所可以考虑设计符合这些国家资源特点的期货品种,通过改善交易机制,报价方式、结算方式,交割方式,方便境外投资者参与交易,提升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
大力发展大宗商品现代化现货市场,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现货价格
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不仅有利于打破传统的议价方式,克服传统现货市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还可以为期货市场培育品种和投资者,助力我国争夺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一是把大宗商品现代化市场建设作为建设多层次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纳入国家重点项目规划当中,给予其政策上的支持。对于战略产品和重点产品的设立,在整合地方资源、建设全国的物联网过程中,进行试点和助力。二是将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纳入统筹规划管理的体系中,一方面通过现代化现货平台为期货市场培育品种和投资者,另一方面,利用现货平台上市期交所不能或不愿上市的品种,实现两者互补发展。三是加快研究出台我国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的法规和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监管体系。因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对于价格发现和降低交易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快出台规范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交易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部门职能和职责,是规范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活动的深化,也是推动大宗商品市场健康发展的实际举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考虑问题,摒弃部门思维和部门利益,为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贡献战略智慧。
同时,国家应通过政策鼓励同行业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积极培育和扶持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中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形成大宗商品市场龙头的行业联盟,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发挥好集中的价格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