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中物财经

发展大宗商品现代流通,促进传统产业产销衔接

2014-06-26 来源:

                                              -----------中物联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蔡进、周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传统产业产销衔接不畅、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上述问题表观上看是企业自身的采购和销售问题,实质上由于是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进程滞后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职能分工的日益精细化对传统产业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方式,已成为全球一体化生产和组织方式的重要工具,其对商品流通领域所产生的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工业革命以来流通领域发生的最深刻的变革,将带来传统产业和商品流通方式发生根本性、革命性的变化。21世纪的竞争,将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单体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发展大宗商品现代流通方式和平台经济,实施全球化供应链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 ,提高国际竞争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我国传统产业产销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传统产业在流通领域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一)产能严重过剩
受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等多种制约因素的影响,我国多数工业企业产能严重过剩。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一些企业对市场预期过于乐观,盲目投资,加剧了产能扩张;部分行业与产业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低,没有形成由优强企业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导致行业无序竞争、重复生产严重;一些地方过于追求经济发展,助推了重复投资和产能扩张;与此同时,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政策、规划、标准、环保等引导和约束不强,投资体制和管理方式不完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不到位,导致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健全,市场机制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落后产能退出渠道不畅,产能过剩矛盾不断加剧。
根据有色工业协会的最新报告数据,2014年前两个月,国内有色金属企业利润为155.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9.3%。其中,亏损企业2,339家,亏损面达到26.9%,亏损额为92.6亿元,同比增长39.3%。目前铅、锌和铝的价格都处于成本线以下,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滑是全行业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煤炭、钢铁、化工等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同样非常严重。
(二)流通效率低下
我国传统产业的商品流通过程,通常会经过经销商、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等诸多环节,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一些流通环节也会自发地产生,而且这些流通环节本身的规模扩大,还有可能带来更新的流通环节出现。流通环节的层层加注,不仅在产品价格不断上扬的同时,带来了时间成本与物流成本的双增长,而且直接导致存货的流动性降低和社会综合库存的居高不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2011年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2.9次,远低于日本和德国9-10次左右的水平,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率约为10%,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5%的水平,流通效率低、社会库存高、资金占压严重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顽症。
例如,我国农产品在流通的过程中,涉及地头交易、产地批发市场交易、集散地交易市场、销地批发市场交易、销售终端等多个交易环节与多个主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存储,造成一种商品多次储存的现象,致使社会存储成本居高不下。据商务部统计,目前我国农产品卖难买难现象普遍,“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农产品直采直销的比例仅为15%左右,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80%左右是通过600多万个经纪人。
(三)物流成本较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率一直徘徊在18%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仅为8-10%。在现阶段,如何将企业库存转化为社会库存,是提升社会整体物流效率和水平,降低社会综合库存和物流成本的关键因素。
美国物流资讯公司的研究发现,一个企业如果只是简单地以第三方物流代替自营物流,借助第三方物流的规模效应和营运特点,可节约成本5%;如果利用第三方物流的网络优势进行资源整合,部分改进原有的物流流程,可节约成本5%-10%;如果通过第三方物流对物流流程进行重组,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延伸至企业整个供应链,可实现10%-20%的成本节约。然而我国相关产业在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存在物流服务单一、综合运输体系不健全、物流装备落后、物流企业散、小、差等问题。传统产业流通网络规划滞后,布局不合理;流通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低,流通成本高;流通网点数量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都说明我国传统产业流通的发展仍然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
例如,宝钢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临海大钢厂,但码头吃水只能停靠25000吨船,运输国外进口铁矿砂的大船要先到舟山附近停泊卸货一次,才能运到钢铁厂,这必然导致成本的增加,而武钢、鞍钢等在内地的钢铁厂还要用小船或铁路运输,其运输的成本则更高。同样,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物流设施和技术手段的落后直接导致流通中蔬菜腐损率高达25%-30%,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5%水平,增加了农产品的流通成本。
(四)信息化程度不高
信息化建设作为帮助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效率,增强服务质量,降低营运成本,及时了解市场动态的手段,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公共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不畅、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买卖双方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等现象与问题,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降低了市场效率,导致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不能及时了解行业状态,对商品生产与销售做出错误决策,并使得社会交易总成本增加,丧失市场原有的活力与动力,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例如,目前我国煤炭产业,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绝大部分仍然停留在重复的单项开发和单项应用的水平上。而由于领导决策层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也导致建设力度无法保证信息技术带来的对传统管理、企业机制等方面的改造。同时,企业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系列问题尚处于研究与探索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尚需时日。又如,农产品信息不对称、信息滞后、信息引导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等,也是造成农村农产品流通不畅,农业生产盲目性的主要原因。
(五)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市场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经营管理手段落后,同样是我国传统产业市场流通体系的重要特征。企业散、小、弱,且未能形成产业联盟,在采购价格、销售价格的制定上均无话语权,导致我国传统产业在生产经营易受国际市场影响,国际市场竞争力低下。
例如在农产品市场中,我国农民分散从事农业生产,缺乏组织、谈判地位弱。他们为农产品物流提供商品源,却很少与购买方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形成真正利益共同体的更少。由于农产品价格无法正确反映市场的供需变化,农民往往只能被动接受运销商提出的价格,使得农产品流通中的风险大多数转嫁到农民身上,一旦出现供求失衡,就可能产生价格和产销量的变动呈发散型的不稳定状态。市场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价格,反复出现大幅度涨跌,极易对农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而在钢铁行业中,我国钢铁企业进口的铁矿砂大部分采用临时采购,市场化程度低,使得我国采购价格比外国的协议价要高,增加了采购成本。此外,有的行业市场的供求关系仍并非完全由市场机制决定,导致供求关系和价格扭曲,非市场化因素仍制约着市场价格变化。 
 
二、传统产业供应链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从国际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来看,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企业与供应商以及客户的关系表现为一种“互为成本”对立关系。随着这种竞争关系的不断深化,核心企业开始加强对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产品分销以及销售全过程的控制,由此而产生了“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之中,虽然各参与方之间形成了利益相关的链条,但是由于缺乏企业间的协同战略意识,供应商、制造商以及零售商之间通常为一种利益博弈关系,都试图将风险转嫁给对方。这些特征决定了“纵向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只能适应与市场环境相对稳定,以产品为中心的卖方市场。
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经济全球化和业务外包不断加深的前提下,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效率提高、顾客需求日趋个性化、市场不确定性与日俱增等情形的出现,使得企业开始面临难以预测的买方市场。在这种环境下,“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开始暴露出诸多问题。为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自身所擅长的业务之上,企业界纷纷开始注重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合作者,并与之形成一种深度合作的利益联盟。
基于此,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横向一体化”的生产模式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在“横向一体化”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中,各合作方围绕着核心企业形成复杂的网链结构关系,链条上的各个企业之间相互协调,通过整合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从而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最大化整体利益。协调性战略带来了单个企业不可能产生的供应链效应,形成了供应链企业的竞争优势,链条中企业之间的配合也变得更加密切。
研究全球传统产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商品流通的顺利进行由供应链管理水平决定,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有效配合是解决我国产销衔接问题的关键。阻碍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和理念上的,同时也有信息化水平、风险及诚信体系方面的原因。究其根本,供应链协同管理核心企业缺位,各参与方分散决策,无法实现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最大化;信息资源无法集成、传递与共享,社会资源难以形成有效整合,是造成我国传统企业供应链管理内部缺乏动因和整体供应链管理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
三、传统产业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融合发展的有利条件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有着诸多的有利条件,两者之间的协作有着基于共同利益诉求的坚实基础。从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效能来说,链条中各成员合作的一致目标是使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利润实现最大化,而不是追求个体利润最大化。在这一大前提下,将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作为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核心企业,增强企业采购行动的协调性和竞争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将有助于满足社会精细化职能分工的迫切需求,为全产业链客户提供高效便捷服务集成,是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各方利益最大化与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最优途径。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借助于互联网的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交易与服务模式,能够克服地域限制、地区垄断和品种局限,将分散的中小企业整合在一起,形成共有利益行业联盟,打破原有的行业和地区价格垄断,提高企业共同对外的议价能力,有助于集约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的形成。同时,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通过对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的集成式管理,对企业产供销全过程进行计划、控制、整合与优化,有利于促进商品在市场中迅速流通,加速周转,缩短产品在企业仓库中的存放时间,使企业库存转化为社会库存成为可能。
在金融服务方面,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通过引进银行、第三方支付、保险等金融机构,实现线上结算、电子支付、资金划拨、融资贷款等服务的集成,为传统产业提供基于全流程供应链管理下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与资金清算,将有利于发挥平台的金融聚集和辐射效能,降低企业的综合资金使用成本。此外,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信息中心的建设,也将有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发挥信息引领作用,从而缓解因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商品流通效率的提升。
综上,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现代流通方式和横向一体化供应链协同管理,将有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参与方合作的积极性与协同作用,促进传统供应链管理中各参与方的关系从“竞争对手”向“共同协作”的快速转化,将有利于通过我国商品流通的集中化、集成化和集约化,推进大宗商品生产流通领域的市场化进程,并使整个社会市场流通体系的优化完善成为现实。
四、发展大宗商品现代流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已经形成对大宗商品的巨大市场需求。但在我国传统商品流通业统购、统配、统销逐步走向市场化的进程当中,目前仍存在着市场集中度较低、经营方式落后、信息化水平低、流通渠道单一等诸多弊端,市场体系与商品流通仍处于无序的状态,制约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的进一步发展。
电子商务采用信息化手段,为全产业链提供交易、物流、金融、信息等各类商务活动便捷服务,将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以及消费者带入了一个新型经济环境中。未来十年,发展大宗商品平台经济,发挥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效应,将为我国经济节省巨大成本,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通过商品流通的集中化、集成化和集约化,社会物流成本占我国GDP的比重每降低1个百分点,在货物运输、仓储方面的节能降耗,将可为我国国民经济增加5300亿元的效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存货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将能节约8500亿元的支出。而工商企业的流动资产年周转次数提高一次,则相当于增加近20万亿元的流动资产,不仅将显著提升我国工商企业的经营实力与效益,也将显著缓解我国货币供应紧张程度,提高货币流通效率。
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已成为我国现代市场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提升已迈入了快速发展的高速公路,市场与产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与互联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市场的商业模式创新也更加注重于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的结合和更深层次的市场价值发现,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与创新驱动活力正在进一步增强,以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为代表的我国大宗商品现代流通业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和规模化。
作为新型的电子商务业态和采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商品流通的领军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代表着我国近9万多家现货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方向。在交易品种、资金结算、仓储物流与异地交割等诸多方面,期货市场无法满足、难以实现的实体经济需求,恰恰是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功能、作用及优势所在。未来,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与传统商品现货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与有机结合,将形成我国完整的现代商品市场流通体系。
五、政策建议
为促进我国现代市场流通体系的形成,建议国家尽快明确将商务部作为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监管主体,建立部际协调机制,构建由商务部、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全国性行业协会和商品现货市场构成的“多层次”商品现货市场电子交易监管体系,加强对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监管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同时,完善全国商品现货市场流通行业协会的运行机制,引导行业组织制定行业规范和服务要求,加强行业自律和信用评价,建立高管诚信档案,协助与配合各级监管机构,共同开展对交易场所的日常监督与合规性检查工作, 推动行业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为适应电子商务和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使我国交易场所的设立与监管能力及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建议国家尽快编制全国商品现货市场发展规划,结合我国现代市场体系、重点商业功能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物流园区、商业设施等建设,依托交通枢纽、生产基地、中心城市和大型商品集散地,重点建设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全国性、区域性和专业性的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通过商务要素集成优化供应链管理流程,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和专业化服务水平,整合全国性和区域性配送中心仓储、物流、配送等资源,构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和骨干流通网络。重点发展集物流中心、交易中心、信息中心与结算中心为一体的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经济,促进我国传统产业与流通业的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