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专家视野

宋华:解析供应链创新新政的三大意义、六项重要任务

2017-10-25 21:01:45 来源:万联网

QQ截图20171025200418.jpg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对社会、对行业都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物流、供应链行业。万联网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供应链专家人大商学院宋华教授,就《意见》中提出的三大意义,六大重点任务等问题进行沟通

万联网记者: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于供应链行业有什么意义?后续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宋华:《意见》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个关于发展供应链的文件,它的出台对于整个中国产业,包括供应链行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促进了产业供应链服务的进一步精细化分工。《意见》中强调了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通过商流、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之间的整合,实现产业主体之间合作共赢,这一切就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企业能够帮助其他企业和组织实现这一过程,而这正是供应链服务型企业的能力所在,因此《意见》的出台,必将大大促进专业化供应链服务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可以说该政策进一步促进了供应链服务的专业化分工;

第二,推动了供应链行业向纵深化发展。《意见》中专门指出了中国供应链的发展,一定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而实现的协同组织方式,因此,如何将新兴技术运用于中国产业供应链情景中,实现深度融合,这必然是供应链发展要解决的问题,这一要求同样为供应链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通过信息化和新兴技术手段,提升供应链运作的效率,这就需要供应链行业实现集群式创新;

第三,有利于供应链行业拓展立体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中国目前的众多产业面临着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的状况,特别是标准不一、信用不完善,而《意见》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需要“以信息化、标准化、信用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支撑”,这意味着供应链服务企业不仅需要帮助企业实现运营上的协调,提高运作效率,而且还能有助实现产业的有序化、规则化、信用化;

第四,有利于供应链行业的国际化拓展。供应链注定是跨国界的,它需要立足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协同产业主体,《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打造全球供应链,这就要求我国的供应链服务企业如何能够把握全球经济以及产业的运行规律,有效地发展资源和能力,更好地应对供应链全球化的需要;

第五,有利于供应链行业更加绿色化,真正实现循环经济。《意见》中指出供应链的发展方向一定是绿色、可循环的。这不仅指的是环境友好式的供应链打造,更是使得我国的产业供应链全过程能实现低能耗,显然,这对供应链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实现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的均衡,这也会促进供应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万联网记者:为什么说供应链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宋华:要理解为什么供应链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就需要明确供应链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这一作用简而言之就是“让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协同更加顺畅,让供给与需要之间的匹配更加精确”。而这一功能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组织方式、生产方式、要素结构和发展结构等方面实现变革,而供应链正是这种变革的重要途径。

具体讲:第一,供应链能够实现产业组织方式的变革。改革开放经过了近40年的历程,中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据我了解,截止到目前,规模在千亿级以上的集群在中国就有61个,500亿级到千亿级的161个,百亿级到500亿级的有1198个,20亿级到百亿级有2530个,这些产业集群创造了5500万就业,50万亿销售收入,然而由于历史发展的特点,我们这些众多的产业集群存在着地理上集聚,而没有形成合力、行业性信用没有建立、很多集群陷于价格战,其结果有些成为了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的根源。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就需要用新的组织方式,让集群的企业能够主辅分工清晰、产业配套性强、创新力活跃、开放性良好,而这一要求正是供应链这种管理和组织方式能够实现的。

第二,供应链能够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让供给能够更好地适应需求的变化,特别是今天,产业的经营模式逐渐从B2C转向了C2B2M的模式,也就是所有的生产经营都有客户端来推动,这必然要求整个生产方式既要做到精益化,又要做到敏捷化,这种结合性的生产方式如果没有供应链的支撑很难实现

第三,供应链能够使得产业要素结构更趋合理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方面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而供应链中强调商流、物流与资金流的有机融合,用产业来带动金融的发展,同时通过让资本回归实体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运营过程,推动产业发展,这必然能够使产业的金融形成良性循环。

第四,供应链能够使中国的对外发展结构更趋柔性化。推动中国产业的全球化发展,保障供应链全球安全,特别是资源与能源的安全,这是我国对外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而我国的产业在对外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我们需要的是合作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要实现这一目标,除加强以资本为纽带的投资并购外,更应重视以供应链为纽带的柔性合作模式。

万联网记者:关于文件中提出的六项重要任务,您是如何理解?供应链是不是还可以做更多?

宋华:三大产业的有序发展,还有两个关键就是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化发展。绿色、可循环是当今全世界产业发展的目标,只有实现绿色制造、绿色流通、绿色物流,产业才能不断延续,这就为供应链发展既提供了机会,又提出了挑战,也就是如何建构绿色的供应链体系,这也正是《意见》中任务所指引的方向。

此外,打造全球供应链也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意见》中提出的三项任务,包括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提高全球供应链安全水平以及参与全球供应链规则制定,都是产业发展中的核心。

万联网记者:关于文件中提出的培育100家全球领先的供应链企业,您是如何看待?

宋华:应当讲,目前我们绝大多数产业和企业尚没有真正的供应链协同意识,更不用说熟稔供应链管理的手段,也没有形成合作协调的氛围,因此,如何在各行各业培育真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供应链企业是实现《意见》中总体目标的关键。培养全球领先的供应链示范企业无疑对于推动这一过程具有积极地作用,通过这些示范企业第一发挥探索的作用,即如何运用和创新供应链管理手段,塑造全球竞争力;第二带动作用,通过这些示范企业带动周边的企业和产业,共同发展,提升地区和全球竞争力;第三建设作用,即借助于示范企业和试点城市,强化供应链信用和监管服务体系。

万联网记者:指导意见应该如何落实?

宋华:《意见》为中国未来供应链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真正要实现这一过程需要较大的努力,落实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进步,即要做到积极引导,又要小心谨慎,这是因为《意见》的出台,必然会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是,在各行各业大力发展的过程中,谨防盲目冲动,特别是鱼目混珠,引起新一轮的政策投机浪潮,因此,我认为落实需要明确各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做到各就其位、各自钻研、协同发展。

政府层面需要做的是打好良好的基础设施,建立社会化的信用体系,推动产业的有序发展,但是不要过多地介入到产业企业的供应链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特别是我们的财政资金不要盲目过早地投入,不恰当的政府介入只会扭曲化《意见》中所要实现的目标。而行业层面如何建立行业性的自律规则,确立行业供应链的标准,构建行业有序发展的框架和路径,这些都是产业和行业层面要探索的课题。作为企业需要踏踏实实了解产业和行业的特点,透彻把握所有参与方的价值诉求,有效建构供应链生态,探索供应链创新的具体方法,这是企业应当努力的方向。

(来源:万联网)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