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专家视野

蔡进:物流和信用 钢企转型升级必做的两件事

2015-11-02 来源:中钢网

 

20151017日,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中钢网、钢钢网、现代物流报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中国钢铁高峰论坛暨2016中国钢材市场走势展望”盛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蔡进先生发表了题为“如何利用‘互联网+物流’开创钢铁流通新模式”的演讲。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主要任务是推动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推动政府与企业采购事业的发展,推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正因如此,蔡进副会长在钢铁物流方面有着多年的造诣,在本次论坛上,蔡进从以下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钢铁产业的发展趋势如何把握?
蔡进认为,想要准确把握钢铁产业的发展趋势,还是要从市场角度来看问题。而从市场角度来看,钢铁市场的转型已经经过了2008年之前的高速发展期、2008年之后的快速发展期、2012年以后的低速发展期以及今年以来的缓慢下降期四个阶段。
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越来越倾向消费需求,而总体来说,消费需求是在逐渐减缓的,这个因素也会传导到钢铁产业,钢铁产量也将会随之逐年下降。
至于钢铁产量会下降到多少,蔡进说:“我觉得未来几年钢铁产量从规模上来讲,恐怕要从现在的8.2亿回落到6亿吨左右,当然具体数字是多少,我们不好判断,只能说一个大概。”
而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讲,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会对钢铁产业发展形成制约,我们现在处在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阶段,从事钢铁行业的人,都必须面对这个现实。
从钢铁容积量来讲,未来一段时间,当容积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钢铁生产就进入了一个循环期,用不了这么多铁矿石,生产不了那么多生铁,用不了那么多的粗钢,用废钢再加工就可以了,这种情形也会对钢铁产业产生不小的影响。
众多转型途径中,“互联网+钢铁”怎么做?
在转型的过程中,特别是未来的35年内,钢铁产业转型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互联网+钢铁”。“互联网+钢铁”应该怎么做?蔡进表示:“你得要把握住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否则就很盲目。把你以前辛辛苦苦挣的钱全投在互联网还不够,最后把自己弄得连饭碗都没有了,那可麻烦了。所以说一定要把握住“互联网+钢铁”他要怎么去做,首先我个人认为,在转型的过程中间,互联网这种工具是一定要利用的。”
蔡进认为,想要准确把握好“互联网+钢铁”,一定要按照互联网的思维和规律去做,而不能盲目的去做,要符合以下三个理念:
1、互联网的理念叫做包容、开放、共享,包容客户,包容同行,包容供应商,包容金融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2、互联网的本质是创新,互联网本身就是信息技术创新的结果,如果想利用互联网+钢铁进行转型,就必须要有创新。
3、一定要把握好“互联网+”的目标定位,“互联网+”的目标模式,和自己企业发展的目标模式也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钢企转型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概括的说,钢企转型,秉承的核心理念就是要让企业更高效率、更低成本,转型做的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
蔡进认为,钢铁产业在当今的转型阶段,根本目标就是要解决钢铁物流的问题,解决使用价值快速实现的问题。而想解决钢铁物流的问题,就一定要把握住物流的运行模式。物流的本质就是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把这八个字做到极了,企业就一定能把物流做好。
与此同时,还要推动物流组织模式升级,在产业和产业之间的融合基础上,实现钢铁产业的供应链平台。除此之外,想彻底解决钢铁物流的问题,还需要革新商业模式、打造信用体系。
蔡进着重强调了信用体系的重要性,在发言中,蔡进说道:“信用是做什么?现在我们做信用评价体系,这个是初步的。我们要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间,形成钢铁产业的信用机制,一定要记住是机制,也就是说你这个企业,钢铁企业也好,还是流通企业也好,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间,或者说你在做交易的过程中间缺失某种信用的时候,你就做不了,你甚至要退出,不是给你挂个名而已。你那个信用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可以在这个产业得到很多的优惠,这样才能把整个产业的信用环境建起来。要用信用机制去推动我们完善的信用环境建设,这个对我们提高产业的运行效率、发展效率来讲,是极为重要的,而且信用也可以降成本,所以说在钢铁转型升级过程中间,必须要做的两件事情,一个是物流,一个是信用!”
2008年到现在,我国钢企的转型之路走了7年之久,深化转型、深化改革是无可避免的趋势,怎么能把互联网思维植入到行业内部,而不只是简单的当做一种手段、一种渠道、一个平台来应用,这都需要所有钢企深思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