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行业新闻

建立战略储备制度 博弈大宗商品定价权

2013-06-17 来源: 企业观察报

  自去年9月以来,进口铁矿石价格涨幅已超80%,严重影响着中国钢铁工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国企业如何控制大宗商品价格涨跌的风险?知名财经评论员、CCTV证券资讯频道节目制作总监兼总制片人许一力近日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需建立有足够国际影响力的相关期货交易所,努力争夺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重要进口国,本应对价格决定更有影响力才对,可是现在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谈判总是输。许一力说,很多人将此归结为贸易谈判以及行业联盟的缺失,其实最根本的,是中国企业没有定价权。

  许一力表示,商品定价权的争夺主要也就是期货定价权的争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今天,在世界经济进入信用货币金融经济阶段,大宗商品的定价已不再基于现货市场供求关系,而主要是参考世界主要期货交易所的标准合约价格确定。

  在商品定价机制这座金字塔中,商品现货市场只是塔基,远期等基础金融产品市场也只是塔身,而期货市场加上衍生品市场才是统领全球、操纵着塔身和塔基的塔尖。大宗商品已经是金融化产品,反映的已不再是简单的供求价值,而是成为财富分配和转移的工具。在原油(97.64,-0.21,-0.21%)贸易中,中国进口时只能按市场价格成交,成本很高;而美国则是按协议价格成交,成本较低,同样的商品贸易,中美两国的地位完全不同。

  此外,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角度来看,全球定价体系也对中国企业非常不利。发达经济体将生产外包,而将定价权牢牢地掌握在手上,其结果是,中国人创造了价值,发达经济体掠夺了价值。

  要摆脱这样的不利处境,许一力指出,中国企业必须要重视期货市场的作用,深入研究通过期货争夺定价权的可能性和可行方法,要尽可能掌握期货市场的定价权——中国亟须拥有一个开放、完善、有足够国际影响力的期货交易所,早日摆脱“自娱自乐、自弹自唱”的现状。

  美国取得期货定价权的根基,在于美元在世界贸易中作为结算货币的地位。同时,高盛等投资银行也通过收集、预测、发布大宗商品信息,引导大宗商品价格走向。

  所以,中国当前也应该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加强人民币在部分双边贸易中作为计价结算货币的努力,增强人民币在大宗商品定价中发挥的作用。同时,中国还应该培养有国际影响力的投资银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