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8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平安银行等机构日前在深圳发布2012年中国供应链管理调查报告,总结2012年中国供应链管理的“六大发现”,呼吁各界关注供应链管理的“成本、融资与供应稳定”等关键问题,并就加速中国供应链管理行动提出了建立和健全供应链管理组织、培养和储备供应链管理的专业人才、加快供应链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加大对信息化技术投入等建议。
据了解,此次调查报告是在中国经济增速趋缓,外围经济形势不明朗,发达国家发起“再工业化”战略行动重塑全球产业分工和供应链布局情势下,为调查和掌握中国主要制造与流通行业供应链管理状况和面临的挑战,促进中国供应链管理的认识深化与行动加速,平安银行联合中国经营报、北京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中华商务网、现代物流报、华南理工大学供应链整合与创新服务研究所及精确市场研究集团等一批长期致力于供应链及其相关领域研究、实践或理念传播机构,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教授、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金碚教授和供应链运营与服务领域权威学者赵先德教授倡导与指导下,共同发起的。
调查自2012年4月至9月间进行,历时半年。参与调查的821家企业,涉及机械(14%)、电子(14%)、化工(14%)、医药(13%)、零售(12%)、煤炭(5%)、钢铁(5%)、汽车(5%)及其他(18%,包括房地产/建材、金融、物流、广告等)等多个行业,以制造业和流通行业为主。同时,这些企业分别位于供应链中不同的环节:有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商,有处于中游的制造企业,也有处于供应链下游的零售商和分销商。企业的规模既有大的核心企业,也有依附于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
此次调查的六大关键发现,首先是95%的企业感受到成本压力,这一点也可从企业去年的净利润率得到印证,有15%左右的受访企业去年处于亏损的状态;其次,银行仍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供应链融资采用比例低,但前景广阔;第三,供应稳定至关重要;第四,物流可视化亟待提升;第五,八成企业外包物流运输;第六,阻碍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的因素很多,而体制性因素是首因。
“我们从本次供应链管理调查中看到了国内企业在组织、成本、融资、风险、可视化、外包等方面的现状和困境”平安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此他们建议首先必须建立和健全供应链管理组织,其次应培养和储备供应链管理的专业人才,第三要加快供应链电子商务应用和加大信息技术投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