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30 来源:
由于债务危机等宏观风险事件频发,加上经济增长依然疲弱,大宗商品市场也难以走出“小阳春”。统计显示,一季度,跟踪国内大宗商品价格综合表现的商品指数累计已跌逾3%,分析人士预计,短期市场的大跌或已透支了利空,但由于经济增长疲软,市场的持续回升或仍有待于经济状况的进一步改善。 受到经济增长乐观预期的带动,国际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一度在1月份持续上行,然而随着欧债危机担忧升温、经济数据重新转弱以及周边金融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大宗商品价格迅速回落。到目前,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大多回吐此前的涨幅,创下了数月来新低。 在期货市场上跌势表现尤甚。数据显示,金属市场龙头品种期铜在一季度先扬后抑,上海期货交易所7月份交割的铜期货价格一度冲高到每吨6万元上方,而到一季度收盘,铜价已回落到5.5万元下方,累计较前一季度下跌超过5%,是三个季度来的单季最大跌幅。 与此同时,包括豆油、棕榈油等品种跌幅也较大,其中大连商品交易所棕榈油期货价格一季度累计下跌逾11%,连续4个季度下挫,且跌势加剧,显示出棕榈油市场持续的疲软。 此外,现货大宗商品市场也受到拖累,尽管现货价格下跌时点较期货市场延后,跌幅也较期货市场温和,但3月份的大跌使得现货市场1、2月份的涨幅全线回吐。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的数据显示,3月份,跟踪的58种主要大宗商品中,超过75%的品种下挫,跟踪价格表现的指数单月累计较前一月下跌超过了3%,全部回吐前两月的涨幅。 生意社首席分析师刘心田表示,现货大宗商品市场在3月份的暴跌属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一方面商品市场的供需矛盾依旧存在,过剩的产能和疲弱的需求使得1、2月的早春行情夭折,而另一方面,与市场预期相比,现货商品价格的大幅回调也来得较早,且跌幅也较大。 “对于后市,3月份的大幅下跌多少有些透支了市场的利空。”刘心田预计,到4月份,随着消费旺季的因素显现,大宗商品市场或会有所回暖,但受制于市场供需实质性改善等方面的因素,后续市场或仍将面临考验。 |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