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行业新闻

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第一批)发布 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交易中心

2019-02-15 来源:

  214日,海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第一批),涵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金融改革创新两大内容。具体包括商事登记 “全省通办”制度、简化简易商事主体注销公告程序、商事主体信用修复制度、减免商事主体公示负面信息、施工图审市场化和“多审合一”、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国际热带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八项内容。(张瑜)

 

  商事登记“全省通办”制度

 

  商事登记“全省通办”是商事主体通过全省统一的登记平台(海南e登记)自主申报登记,登记平台自动审核通过。特别情况需要核验的,由登记平台在全省随机选派注册官进行核验,省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统一核发营业执照。此项制度解决了商事登记的标准、流程和尺度不统一,商事登记业务办理提交的材料多、流程复杂、时间长等问题,打破了商事登记管辖的地域限制,减少了注册官的自由裁量权,压缩了企业开办时间,实现了商事登记“自主申报、自动审核、全省通办、电子签名、电子档案”等5大创新。目前,登记平台通过名称自主申报12909个,新设商事主体9593家,每天平均新增商事主体382家。

 

  简化简易商事主体注销公告程序

 

  条例将商事主体简易注销登记公告时间由原来的45日大幅压缩至7日,公告方式也由报纸公告改为更加简便的公示系统公告。该项制度的建立简化简易了商事主体注销程序,便利于商事主体快速退出市场,积极回应了企业“退出难”的社会关切。这是海南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制度创新,实施简易注销登记以来共办理简易注销业务4100多笔。

 

  商事主体信用修复制度

 

  信用修复制度是指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3年,未按照规定履行相关义务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商事主体,自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之日起满3年未再发生列入情形,可以通过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告其履行公示义务和拟申请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等信息,信用修复公告期为30日。探索信用修复制度,有利于激发商事主体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社会影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进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海南信用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减免商事主体公示负面信息

 

  现有的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需公示商事主体的登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监管信息,公示义务较多。新出台的条例在商事主体公示的信息事项中,免除了商事主体公示行政处罚信息的义务,这是在全国率先推行的制度创新。该项制度解决了商事主体公示信息多、负担重、不愿公示负面信息等问题。激励了商事主体更加积极主动通过公示系统对应当依法公示的正面信息予以公示。

 

  施工图审市场化和“多审合一”

 

  施工图审市场化改革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海南在推动施工图审市场化改革方面,突出重点、对标先进、采取有力措施,将图审机构向市场完全开放,允许具有甲级勘察设计资质的设计企业以内设机构方式开展图审业务试点,对省住建厅主管行业协会成立的两个图审中心进行改制。其次是将原来由气象、人防、消防等部门分别进行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技术业务工作,全部交由已完全市场化的图审机构进行。此举解决了审查机构垄断和各部门多头审查问题,提高了图审效率和质量。施工图审市场放开后,全省图审机构由2015年的6家增加至19家。

 

  实施“多审合一”改革后,企业由原来需跑多个部门变为到一家图审机构即可解决问题,时间也从2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3-5个工作日,极大提高了审批效率。海南在全国率先迈出了图审“多审合一”改革的步子,最大限度减少审批,多措并举加强监管,不断创新优化服务,打造便利、公平的市场环境,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助力推动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

 

  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

 

  针对中小微企业专利闲置,资金短缺、融资难、无形资产转化为产出能力弱等问题,海南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模式和路径。20181221日,我国首单知识产权供应链资产证券化(奇艺世纪知识产权供应链资产支持证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12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共募集资金4.7亿元,这意味着海南省在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道路上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关键,是筛选标的企业、确认基础资产、引入担保机构增信等举措,可实现知识产权与金融的深度融合,降低企业对单一、风险较高的股权质押融资的依赖,使得拥有知识产权公司的融资渠道更加丰富,增强经济周期抗风险能力,风向标意义极强。这是海南在资本市场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探索上迈出的关键一步,对推动全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具有开创性意义。

 

  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

 

  天然橡胶是我国的重要农产品和战略物资,也是海南广大胶农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重要产业。目前,海南天然橡胶年产量为3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4.12%,涉及胶农70多万人、产业人口200余万人。在海南中部地区,售胶收入在当地农民生产收入中的比重高达60%-70%。近年来,国际胶价持续低迷,胶工和胶农的收入大幅下降。海南省探索创新财政金融支农方式,在借鉴“保险+期货”模式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使保险收入与割胶量相挂钩,进一步推出了可在全省实施的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并将其设计成两种产品模式,即民营胶价格(收入)保险和国营海胶集团收入保险。该项制度在保证天然橡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胶农胶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胶农特别是贫困胶农增收,解决天然橡胶的生产保护工作困境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开展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工作以来,全省已有农垦国有橡胶213万亩和1.76万农户(其中贫困户胶农6193户)约22.68万亩民营橡胶实现参保,财政保费补贴1.3亿元,提供风险保障达18.73亿元,财政资金效益放大14.41倍,已决保险赔付2.58亿元,预计2019年还将产生近2亿元的赔款。

 

  设立国际热带农产品交易中心

 

  20181218日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交易中心在海口揭牌,这标志着全国首家国际热带农产品交易中心正式成立。交易中心立足现货交易,为国内外广大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互联网+热带农产品线上线下于一体的交易平台。

 


友情链接